2025-09-08

古董路牌

昨晚才發現到,心心食堂前這個小時候的「平和路」道路名稱牌,那時岡山的道路指示牌就是這樣,這大概是碩果僅存的一支。但因為黑色字脫落,不仔細看是看不到的,但也幸好看不到,因為方向已被轉九十度,不清楚的外地人會以為鐵路巷才是平和路。如果能保存恢復原狀起來就好了。



阿公店地名由來一說

 真正的【蔡文舉、蔡阿公】

談論阿公店地名由來時,一說是因為有位台南老阿公到這裡開雜貨店而命名「阿公店」。還有資料說那位阿公的姓名是「蔡文舉」。個人百思不得其解,竟然有人能考據出這種資料。
今天才知道,蔡文舉,人稱「蔡阿公」,其實是齋教金幢派的臺灣教主。 {二祖董應亮,曾化度蔡文舉,【蔡氏即世人所稱之蔡阿公】,為臺灣金幢派之教祖。1622年文舉於福建莆田創立樹德堂,為福建齋教之始。道光(1821~1850)初年,文舉派下之蔡權入臺,於臺南創建慎德堂、慎齋堂,金幢派自此傳布臺灣。
故「蔡文舉」之說應是書寫者在文獻上看見「阿公」二字是蔡文舉,而做出的附會。

2025-09-01

警悟禪寺與東海宜誠

 【警悟禪寺】大事年表

1891 於今日岡山區平和路100號,當時的「三合成商行」閣樓,成立奉武聖關公之在家修行民間佛(齋)教「聖帝堂」

1904 成 立獨立鸞堂
1925 日僧東海宜誠來臺弘揚佛法,於岡山216番地搭茅草屋供臺灣的日本本島人禮佛。
1930 於現址成立佛堂「警悟堂」設「堂主」。東海宜誠駐錫警悟堂,成立臨濟宗布教所理事會。
1937 皇民化運動時由於警悟堂已改為佛堂,主祀觀音菩薩,而免於打壓。
1944 二次大戰美軍轟炸臺灣期間,部份大崗山蓮峰寺僧眾至警悟堂安住。
1946 理事會聘大崗山釋心盛。
1948增設三寶佛祖供人參拜,更名為「警悟寺」。
1954 登錄為高雄縣宗教寺登第一號。
1957 請准設靈骨塔。
1958 更名「警悟禪寺」,當時住持為「釋心一」,俗名楊添付,大華汽水老闆。
1966 成立「普賢托兒所」,佛教青年團。
1976 成立寺廟管理委員會。
1986 警悟禪寺新大門落成。

【東海宜誠(1892-1989)】
日僧東海宜誠,精通台語,是日治時期串連最多台灣佛寺的日本佛教臨濟宗開教使。
東海宜誠是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曾任日岐阜縣美濃郡,永昌寺的方丈和尚。1915(大正 4)年10月來臺。由於他精通臺語,因而與台灣佛寺、齋堂的人員,建立頗為密切的關係,也擔任過台灣佛教僧侶與齋友所組成的「南灜佛教會」顧問。
日治後期,整個「大崗山派」是被日僧東海宜誠結合派下僧人開吉所掌控,並成為南臺灣推展「皇道佛教」的集訓中心。而東海宜誠又在高屏地區廣建佛寺,以及吸納臺籍僧人為其門下,實行「以臺制臺」策略。所以,東海宜誠在日據後期成了南臺灣佛教的最大支配者。
東海宜誠於1925年到岡山設日人禮佛的佛壇。



老照片-1931&1987壽天宮

圖說是民國廾,昭和六年的照片。


從這照片可知戰後初期的洗石子米色牆已改成赭紅色小磁磚。狛犬還維持當時的面對面一一型。這是當時的做醮兼福德祠落成的大典手冊。已由素白色日式的風格,轉化為偏紅的「台式廟宇美學」。




2025-07-29

蚵寮公學校畢業照

 1941年蚵寮公學校畢業照,正後方是二宮尊德像。



新營水塔

新營水塔位於台南市新營區工業街41號,「臺水員工新營專業訓練中心」。顏色變化周期約一分鐘。晚上才好看。與岡山水塔同樣歷史建於1937年。




報導-逐鹿鎮民代表,岡山大有人在

 【逐鹿鎮民代表,岡山大有人在】1955年3月19日

當時人口超過2000的8個里可選二席代表。人口最多的里是維仁里2887人,然後依序是嘉興、後紅、岡山、前峯、仁愛、協和、平安。其餘22里各選一席。岡山里現仍維持是岡山人口第四多的里,到現在最多的竹圍里當時竟只有576人。這8里大部份後來有分出新的里,像前峯分出壽峯,後紅分出碧紅,所以人口就少了。

岡山里許孝治為高再祝舅子開設集美寫真館,謝劍勳是記者,陳田沛是陳中和某房的兒子日治時期派駐岡山負責鹽館台車車站,平安里杜存恭曾擔任平安里長。





古董路牌

昨晚才發現到,心心食堂前這個小時候的「平和路」道路名稱牌,那時岡山的道路指示牌就是這樣,這大概是碩果僅存的一支。但因為黑色字脫落,不仔細看是看不到的,但也幸好看不到,因為方向已被轉九十度,不清楚的外地人會以為鐵路巷才是平和路。如果能保存恢復原狀起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