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領時期,岡山作為台南與高雄之間的中途站與大聚落,就以旅宿業聞名。日治初期就有旅館與料理屋的成立,1930年代到終戰,是岡山旅館業大爆發時期。戰後直到1980年代,仍有相當多的旅館。但在1980年代後,由於道路建設與交通工具速度的進步,岡山街的旅館業迅速沒落。目前在岡山街區旅館已經很少,旅館移至岡山郊區,且通常是汽車旅館。
本文匯整筆者所收集資料加上口訪耆老所得,感謝所有幫助的朋友。
1762年王瑛曾所編寫的《重修鳳山縣志》有首錢元煌的〈宿阿公店〉,描寫的是18世紀中期(雍正到乾隆前期)一位旅客對阿公店街的印象:
「數間茅店抱村孤,多少征塵向晚投。犬慣迎人如問信,雞何逐客太狂呼。更闌篝火喧初寂,夜半炊煙饌又鋪。物色英雄誰隻眼,不如濯足且傾壺。」[1]
舊稱「阿公店」的岡山,自1720年代出現於史冊後,因為地理位置在台南府城與鳳山縣城間的中途,逐漸發展成為「阿公店街」。清領時期發展的區域大約是現在壽天路到維新路之間的維仁路,日治時期則向南發展到今日的維仁路30巷。
到清領結束前,就如同筆者在〈岡山「特種行業」變遷史(上)〉一文所述,當時阿公店街的客棧大多是駐軍士兵兼營的,大多是簡陋但可蔽風雨烈日的土埆厝,提供住宿及早餐,也同時就是地方的餐館及娼館。
我們從1872年3月11日馬偕投宿中壢某客棧的記載,來推估阿公店客棧的可能樣貌:
「中壢客棧是土埆蓋成的平房很低矮。房間非常小,只能擺三張床,別無椅桌和立錐之餘地。所謂眠床,不過是木板,以磚為腳,床上只鋪上一張破舊且骯髒的草蓆,而無彈簧也無被褥。房間沒有窗子,也沒有可以通風的開口。所用的燈光是一隻花生油碟子裡的一條燈芯草,地上潮溼,壁上發霉,不但被人亂寫了字,還有三代同堂的小動物在爬著;更有令人發昏的鴉片煙味,門外有豬在汙泥中打滚,鷄鴨隨意在各處散步……。」[2]
日治前期1896-1930
日人治台不久,在1898年,岡山就有日式旅館「天友樓」的記載。在領台初期,臺灣仍是像中國絕大部份地區一樣,是盜匪橫行的地方,而由於執政還不夠穩定,居民竟還會看苗頭不對,與土匪站在同一陣線。1898年5月上旬,鳳山臺南間土匪聚集的警訊頻傳,據報在5月19日,陳魚、魏開等人帶領的黨羽二、三百名聚集,將在夜晚襲擊楠仔坑及阿公店,臺南旅團派一個中隊支援阿公店,並電令守備隊死守。[3]
「土匪襲擊之報傳至,阿公店居民即起而響應土匪的行動,街內內地人會集旅館天友樓以備不測,辨務署、邸政局亦加緊警戒,至夜半臺南之援兵抵達,民心稍見安堵之色……。」[4]
在這文獻中,我們看到最早的岡山日式旅館的記載,「天友樓」。1895日本領臺後,為服務愛乾淨的日本人,台灣各地開始出現日本式旅店,「天友樓」依當時的阿公店街聚落發展情況,應該是位於今日的維仁路。
岡山在日治前期,由於各種基礎交通建設的發達,岡山的現代化的乾淨的旅館逐漸增多。就像明治維新開始後,日本花了約30年的時間,在硬體及軟體各方面帶領日本進入現代化生活。岡山大約到1930年,由於政府在大岡山地區進行現代化的陸路交通建設,將岡山打造成周邊地區的物產集散中心,四面八方的物產都到岡山火車站集合,再轉運販賣到全國各地。
此時期的旅館與料理屋應該還未分得太清楚,除非有特別情形,不然店名中有料理屋或旅館的,多是兼具料理屋、飲食餐館、旅客住宿的營業形態。
筆者手邊有一本自拍賣網站購得的「李朝宗」先生的《諸帳》,是他1927年到1929年(昭和2年到4年)的帳簿紀錄。其中看得到的當時岡山料理屋的名稱,計有「福月樓」、「郡英樓」(原名遊春閣)、「岡山樓」、「聚仙樓」、「寶美樓」。這些料理屋酒樓,當時應該也有提供部份的住宿功能。
1929年出版的《臺灣商工人名錄》中,記載著二間岡山旅館的資料,分別是山崎カツエ經營的日式旅館「大崗館」,臺灣「本島式旅館」登錄的是澎湖人呂有秋經營的「大安旅館」。[5]
1930年代後,由於政府已規劃岡山做為南進的重要軍事基地,岡山進入大建設時代,在岡山活動的人群大爆發,出現更多更高級的、專門提供住宿的旅館。當時舊火車站前今岡山路東側,及岡山路以東至火車站間的平和路段,出現許多旅館,岡山路公會堂對面有「旅館澤の屋」,路口東南角有「花の屋旅館」。
以下介紹日治時期代表性的三間旅館,分別是在岡山路的臺式旅館「大安旅館」,維仁路的日式「岡田旅館」,以及日治後期成為日本海軍航空隊岡山基地招待所的「吾妻旅館岡山支店」。
大安旅館
日治20餘年後,各地基礎建設大致完成,清國時期的縱貫線拓寬改造成適合汽車行駛的現代化道路,陸路取代水路,現在的岡山路成為主要貨運及南來北往的重要道路,加上岡山火車站就在旁邊,現在的岡山路及平和路的交叉口成為交通流量最巨大的地點,許多旅館也都開在這附近。
大安旅館一開始由呂有秋經營,茄萣人陳磮於1938年左右到岡山發展,[6]接手經營大安旅館。[7] 1897年次的陳磮,精通漢學,公學校畢業後成立私塾「尚古軒」,20歲開始行醫,到岡山除經營大安旅館,同時成立中醫院「泰安診所」。
大安旅館後來出售給李森佳醫師,李醫師於1976年在同址開設「李大安診所」。筆者在整理尋找岡山二二八事件的過程中,認識陳淇澤先生,陳先生有次回到岡山看老家,還帶我進去了解大安旅館的建築,整棟建築非常長,而且過程有五、六次的新建,原因應該是賺足經費後再增建。現在租給台灣大哥大。目前地址為岡山路396號,後方目前改建中。
從小住在附近的許國泰先生表示,岡山路在大德一路至維新路間,由於自日治後期到1980年代是岡山旅館密度最高的區域,旅館皆抽取地下水供應旅客使用,土地有下陷現象,故至今仍為岡山路最易積水之路段。
岡田旅館
岡田旅館,《臺南新報》1936.10.1 |
岡田旅館自1925年開始營業,是岡山街唯一的內地人(日本人)經營旅館。[8]
1930年元旦《臺南新報》有「料理店旅人宿」的「岡田館」廣告。在同年1月22日的《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有位47歲無職業的松井新一在「岡田旅館」自殺的新聞報導,[9]岡田館應就是岡田旅館。
此旅館在1933年元旦的《臺南新報》廣告則改成「御旅館」的「岡田旅館」,表示經營項目捨去餐廳,單純作旅館。之前某史料說,岡田旅館即後來在柳橋西路上的第六河川局宿舍,[10]但筆者發現,「岡田清夫」的岡田旅館的地址是「岡山庄199」,[11]而現在的第六河川局位置日治地號屬「前峰段」,故第六河川局宿舍並非是岡田旅館。
筆者試查目前「岡山段199號」地籍資料,發現此地號尚存,是在維仁路165號旁可通壽天路的巷子內,是兒時經常亂鑽的小巷。筆者於是去拜訪維仁路日治時期就有的老雜貨店「新隆源」,1933年次的老闆娘莊洪招治,她記得165號旁巷內有一間很大間的旅館。如此可證,岡田旅館就在巷子裡。
在阿公店溪未截彎取直前,今壽天路自仁壽橋至維仁路間幾乎就是阿公店溪舊河道,維仁路阿公店街的家屋都很長,但屋後到溪邊就都是無利用的河川地,岡田旅社就是利用巷子內的維仁路家屋後方空地,興建旅館,反正那時岡山街的人幾乎都是走路做為交通工具。
在1934年元旦的《臺南新報》廣告,有「岡田正夫」開設的「岡田洋服店」,岡田正夫應是岡田清夫的兄弟,可見岡田旅館有經營成功,他的兄弟也過來岡山發展。經營旅館之餘,岡田清夫也做相關產業,1941年元旦的《臺灣日報》刊登他經營「疊製造業並ニ襖製造」,[12]日文漢字「疊」就是榻榻米,「襖」就是日式拉門。
高級的吾妻岡山支店是「看好岡山」的產物
《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員工宿舍建築史料與構件保存工作報告書》封面
吾妻支店在日治時期是臺北的一流名店,高雄也有開支店,在1939年到岡山開臺灣第三家店,可能是當時政府的邀請,但可證當時岡山的發展潛力。1939年1月16日《臺灣日報》新聞報導,響應岡山街勢的發展,經營臺北吾妻的藤井悟一郎,投入了六萬餘圓的鉅額資金,在岡山街前峰新建「吾妻岡山支店」房屋。因爲已經完工,所以訂在1月22日下午兩點起在該館舉行落成儀式。[13]
1月22日當天下午,高雄州稅務科長、岡山郡郡守以下各系主任、岡山街齋藤街長及役場吏員、各校校長、臺糖原料主任,及岡山主要團體長官都參加宴會。開幕式後進行園遊會,來自高雄臺南的美女群服務,及在地的第一樓美女群芳活躍大顯身手。[14]自此,吾妻岡山支店成為岡山最頂級的旅館,也是日本海軍航空隊岡山基地招待所,有興趣的人可下載《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員工宿舍建築史料與構件保存(原日本海軍航空隊岡山基地招待所)工作報告書》來看。[15]
以老闆藤井悟一郎的名字,在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收藏品」中查詢,[16]可看到他在1940年時,是吾妻旅館的老闆,支店在「岡山郡岡山街前峯433」。[17]筆者向地政事務所申請現在第六河川局土地的「日治土地台帳」及「日治土地登記簿」,顯示地主就是藤井悟一郎。資料顯示,他在1938(昭和13)年買下「前峯432-2」土地,1939年蓋好旅館開業,再購買旁邊的「前峯433」臺糖土地,於是以433為地址。
藤井悟一郎的頭銜很多,全臺灣旅館組合聯合會副會長,臺北南旅館組合副組合長,1943年時,他取代了佐藤六三郎,成為「高雄州商工組合聯合會岡山郡支會」的支會長。[18]
藤井悟一郎資料《第十三版大眾人事錄外地滿支海外篇》 |
1939年後,吾妻岡山支店成為岡山最高級的旅館,凌雲閣則是最高級的料理屋。順便一提,「高雄州商工組合聯合會岡山郡支會」的會址在岡山街226番地,也就是凌雲閣的位置,當時大概出入口是在開元街尾。
1945日本戰後,盟軍將臺灣交給中國戰區接收,所有日人資產被沒收,成為接收的中華民國政府財產,藤井悟一郎的岡山吾妻支店由台灣省水利局接收,後來成為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員工宿舍,2011年被拆除。[19]
筆者在開始採集岡山文史之後,聽到不少耆老提及,日本時代有間「gō͘-chhe旅館」很有名,問怎麼寫,耆老多說是「五叉旅館」,查看1945年的空拍圖,當時吾妻的門口已是五叉道路,但「五叉(gō͘-chhe)」剛好是「吾妻(ngô͘-chhe)旅館」的臺語變音,真的是很有趣的語言現象。
臺北與高雄的吾妻旅館
吾妻旅館由藤井なみ在1913年創立。藤井なみ的先生為藤井喜助,1896年到臺灣臺北發展。藤井家一開始在「東料理」工作,次年二月頂下該店改名為「吾妻」料理。1905年投資大和辰之助的「梅屋敷」料理屋,將吾妻料理併入梅屋敷經營,到了1913年另外開設「吾妻旅館」。
在藤井喜助家族與大和辰之助家族合作之下,吾妻旅館成為一流旅館,梅屋敷成為臺北日本人聚會所的第一名。[20]孫文到臺北時也都在這兩家居住與活動,梅屋敷現在保存為國父史蹟館。
藤井喜助家族與大和辰之助家族的子女通婚,合作經營吾妻旅館與梅屋敷料理屋,並在高雄開支店。大和家三男大和宗吉與藤井家二女兒藤井松惠結婚,經營梅屋敷系統。「吾妻旅館」原本由藤井喜助大女兒藤井登美惠經營,在登美惠1925年過世後,大和家五男成為藤井家養子,也就是藤井悟一郎,他與藤井家的三女兒藤井きく惠結婚,接手經營吾妻旅館系統。1917年,高雄的吾妻支店與梅屋敷高雄支店共構創立於鹽埕町5-19番地。
戰後初期旅館
戰後,許多日本人經營的旅館被沒收成為公家資產,很快的出現新的生態,但大多繼續經營旅館。劉昌博記者曾記錄那個時代的岡山街,當時最有名的旅社是大安旅社與大福旅社:
1947.1.29大福旅社《民報》廣告 |
半年多來,岡山因為人口突增,使她……邁上繁榮的途程,漸漸地披起了現代化的外衣。街道是柏油鋪成,電燈,自來水都有。最熱鬧繁盛的街,要算和平路、岡山路,市後街了,鎮上幾家較大的飯店旅館,除夜來香飯店,大眾食堂在壽天路外;其餘的小北平飯館、平和餐廳、大勝利菜館、大福旅社、大安旅館以及岡山戲院都集在這一帶。[21]
大福旅社是現在平和路27至29號的屋子,筆者推測此屋即為日治時期日人經營的「花の屋旅館」,但尚待更進一步資料查證。我國小導師莊連彩的兒子莊承勳老師說,在他兒時,他們家就住在這棟建築的二樓。
1950年代到1980年代中期,是岡山街旅館業的黃金時期,旅人的需求量大到連前峰都出現旅館(國賓旅館),但在1980年後後期,臺灣經濟起飛加上交通運輸工具進步後,旅館業迅速沒落,岡山路只剩和源旅社及光華商旅兩家。
[1] 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頁417。
[2] 郭烈和,《馬偕傳:攏是為主基督》(臺北市:主流,2019),頁93。
[3] 宋建和譯,《臺灣憲兵隊史》(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9),頁387。
[4] 蔡伯壎譯,《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領臺後的治安狀況(上卷)》(臺南市: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8),頁362。
[5] 杉浦和作編,《臺灣商工人名錄第五編 昭和四年現在 高雄州商工人名錄》(臺北:臺灣實
業興信所編簒部,1929),頁38。
[6] 其子陳淇澤(1926年次)表示,「小學交年級第一學期父親開業當中醫,因此舉家搬到岡山…。」楊振隆總編輯,《二二八口述歷史補遺》(臺北市:二二八基金會,2007),頁103。
[7] 吳巍編輯,《南臺灣人物誌》(臺中:東南文化出版社,1956),頁157。
[8] 〈祝岡山街昇格〉全版廣告,《臺南新報》,1936年10月1日,三版。筆者推測,山崎カツエ自1925年開始經營日式旅館「大崗館」,1930年後由岡田清夫接手經營,故大做廣告。
[9] 〈岡山岡田旅館內地人自殺〉,《漢文日日新報》,1930年1月22日。
[10] 王秀里主編,《國立岡山高級農工職業學校七十五周年校慶特刊》(高雄縣岡山鎮:國立岡山高級農工職業學校,1934),頁18。
[11] 常岡恒編輯,《昭和九年度版帝國商工錄》(大阪市:帝國商工會,1934),頁137。
[12] 《臺灣日報》,1941年1月1日。
[13] 〈岡山〉,《臺灣日報》,1939年1月16日。
[14] 〈岡山〉,《臺灣日報》,1939年1月26日。
[16] https://dl.ndl.go.jp/ja/,此網頁有英文版,日治臺灣資料不少,很好查,推薦。
[17] 谷元二,《第十三版大眾人事錄外地滿支海外篇》(東京市:帝國秘密探偵社國勢協會,1940),頁43。
[18] 元旦廣告,《臺灣日報》,1944年1月4日。
[19] 宋鴻麒主持,《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員工宿舍建築史料與構件保存(原日本海軍航空隊岡山基地招待所)工作報告書》(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11),頁6。
[20] 陳柔縉,《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臺北市:麥田出版,2018),頁164。
[21] 劉昌博,〈岡山-臺灣的筧橋〉,《中央日報》,1949年12月13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