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0

不應拘限台語的新用法或新詞

仍然有很多很會說台語或很有學術研究的朋友,要求這個時代的台灣人,不要講「不純的」台語,個人覺得不宜。台語應該讓他海納百川才好,任何語言的創新或增減,應該讓廣大的使用者去自然取捨,「不好用的自然會消失」,而不是被學者專家去限縮語言的各種可能。
舉例,台語的衣櫃是日語,卡車是英語,還好當時沒有學者專家要求不能用日語英語講。
台灣終於有台語台,也請台語的學者專家不要過度要求要講「純的台語」才好,這去問馬來西亞的黃明志就清楚,因為這樣會讓台語的推廣受限。
香港的廣東話因為「英國政府的不管理」,讓廣東話有漢字書寫雖然未統一,讓廣東話有羅馬拚音雖然未統一,但大家都懂就好了。整天要求語言「標準」或「統一」,都是在害死語言而已。
個人認為這種「使用者決定如何講與寫」而且「專家學者官方不要介入限制」的方式,台語才有永遠存續使用的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古董路牌

昨晚才發現到,心心食堂前這個小時候的「平和路」道路名稱牌,那時岡山的道路指示牌就是這樣,這大概是碩果僅存的一支。但因為黑色字脫落,不仔細看是看不到的,但也幸好看不到,因為方向已被轉九十度,不清楚的外地人會以為鐵路巷才是平和路。如果能保存恢復原狀起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