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一詞,應該算是國民黨這個「遷佔者政權」將以前在中國使用的名詞帶來台灣移殖使用。在戰後初期的《民報》,已可看到使用「閩南語」的現象了(1946.5.15),當時是與「台語」一詞和平共存。
到了21世紀的台灣人還要討論這個問題,都是因為國民黨的禁止使用<台語>規定要用<閩南語>的禁令而導致。
1967年10月27日《經濟日報》第六版的新聞報導,〈習稱「台灣話」就是「閩南語」有關單位.「通告改正」〉。新聞局規定不能再用「台語」一詞,政治介入的結果就是台灣人還必須討論這種無聊的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的解決,還是卡在台灣還沒完整獨立於世界。像新加坡不在乎的稱之為「福建話」,新加坡人完全不在乎,因為完全不會影響國家的獨立性。
這裡整理了 Lâu Thian-hù 的書寫,整理的資料,主要是岡山的議題,還有些舊文章因為看到新資料而作的更新。有些資料是轉貼,不全是小弟個人的書寫,要引用最好先知會小弟以免出現問題
2020-05-08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日治初期開始以現代史學方法整理大岡山地區歷史,就出現 「 竿蓁林與阿公店是同一地點的不同時期地名 」的論述,長期以來衍生出各種「文史典故」。本文整理史料脈絡後發現,兩者其實位於不同地點,「 竿蓁林塘 」 與 「 阿公店街 」的記載同時首度出現 於 1719 年的《鳳山縣志...
-
籃籗會 Nâ-á-khah-hoè 名稱的由來 籃籗會,台語唸作 Nâ-á-khah-hoè ,標準的漢字應寫成「籃仔籗會」。 籃,是指籃子,是「有提梁的盛物器,用籐或竹編而成」; 籗,《爾雅》釋器「籗謂之罩」,《詩經》「編細竹以為罩捕魚也」,是「籱的省字...
-
在台灣的非客家系統的義民廟(祠),有一部份是附設於地方大廟之中。 內門紫竹寺的義民祠即為一例。 詳細資料請看此網頁。 http://www.nmzizhusi.org.tw/?act=menuinfo&ml_id=20181106004 此義民廟是為紀念祭拜 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