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整理了 Lâu Thian-hù 的書寫,整理的資料,主要是岡山的議題,還有些舊文章因為看到新資料而作的更新。有些資料是轉貼,不全是小弟個人的書寫,要引用最好先知會小弟以免出現問題
2019-08-29
岡山製綱株式會社-日治程香軍需工廠
岡山人都俗稱<草索會社>,詳見http://blog.xuite.net/ltfytf/dream/13057389
現在的保五總隊原址,還有一間「岡山製綱株式會社」,也是和武智同期興建的軍需品工廠。程香人俗稱為「草繩會社」。我們很多程香的在地阿伯和阿姆,都曾在工廠裡上過班。戰後被國民黨接收,後來成為民營的「勝益製繩工廠」。
依據自1943年到1951年一直在工廠擔任秘書的張行女士說,這家工廠的廠房非常的大,北到頂紅街,南到岡燕路,東到後紅國小門口,西到大德一路。因為這家工廠專門製造日本軍艦使用的纜繩,每條纜繩都和一般人的大腿一樣粗,而且長達數十公尺,所以自日本運來的機器也非常的巨大,所以製作機器本身就非常的長,所以必須要有非常大的廠房。
出生於1930年的張行女士在岡山公學校畢業後不久,大約在1943年,就到製綱會社作通譯,主要負責日人主管和台籍工人間的翻譯。她還記得剛進去時有些機器還沒從日本運到台灣,由於當時日美已進入激戰,經常有日本貨船被擊沉,早上要開工前,主管還召集大家默禱,祈求機器安抵岡山。
張女士也還記得,由於程香這幾家工廠都是軍用品工廠,所以也成為美國軍機攻擊的目標。有次中餐後休息,她和同伴在籃球場打球,遠遠瞄到的美國軍機以很快的速度俯衝攻擊她們,工廠的牆壁就被機槍掃射出一大堆彈痕,而衝去躲防空洞的她也被嚇到腿軟。她們也曾到附近的竹圍,與民眾一起觀看被炸得碎苦分屍的一條大水牛。
進入戰爭的最後期,由於工人都被空襲到怕得不敢上班,工廠還強迫徵召附近庄頭,如五甲尾,的人來支援纜繩的生產。
日本戰敗後,岡山製綱會社被認定為日產,被國民黨政府接收。張女士還記得日人主管接到命令後,氣急敗壞摔桌痛的樣子,因為這都是他們的心血,卻因為日本戰敗而被充公,任何人都會心有不甘。張女士則堅守崗位,外省籍主管來後也請她繼續服務,張行成為主管更換後最重要的員工,仍要協助翻譯。張女士直到1951 年嫁給蔡勝治老師才離職。
曾吉雄先生則表示,他是在國小畢業後曾去工廠上了兩年的班,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已經從樹上撥下來片狀的黃麻,利用工具弄成一絲一絲的。然後再纏在機器的兩端,然後機器把黃麻絲扭成一條繩子。戰後由於軍事用的繩子需求量減少,改作各式各樣用得到的繩索,包含用黃麻製造,漁船用的非常粗的纜繩,每條纜繩動輒數十公尺,
但是在塑膠尼龍繩出現後,逐漸取代了各式草繩,後來工廠關門,東半邊被王金平標去成為現在的住宅,西邊成為保五總隊的基地。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日治初期開始以現代史學方法整理大岡山地區歷史,就出現 「 竿蓁林與阿公店是同一地點的不同時期地名 」的論述,長期以來衍生出各種「文史典故」。本文整理史料脈絡後發現,兩者其實位於不同地點,「 竿蓁林塘 」 與 「 阿公店街 」的記載同時首度出現 於 1719 年的《鳳山縣志...
-
籃籗會 Nâ-á-khah-hoè 名稱的由來 籃籗會,台語唸作 Nâ-á-khah-hoè ,標準的漢字應寫成「籃仔籗會」。 籃,是指籃子,是「有提梁的盛物器,用籐或竹編而成」; 籗,《爾雅》釋器「籗謂之罩」,《詩經》「編細竹以為罩捕魚也」,是「籱的省字...
-
在台灣的非客家系統的義民廟(祠),有一部份是附設於地方大廟之中。 內門紫竹寺的義民祠即為一例。 詳細資料請看此網頁。 http://www.nmzizhusi.org.tw/?act=menuinfo&ml_id=20181106004 此義民廟是為紀念祭拜 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