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整理了 Lâu Thian-hù 的書寫,整理的資料,主要是岡山的議題,還有些舊文章因為看到新資料而作的更新。有些資料是轉貼,不全是小弟個人的書寫,要引用最好先知會小弟以免出現問題
2023-02-17
吳水燈生平略歷
2023-02-12
台灣是多語國家當然要用可拼寫各種語言的羅馬字作拼音符號
《台灣是多語國家當然要用可拼寫各種語言的羅馬字作拼音符號》台灣不是像韓國或日本單一語言的國家,故使用諺文與假名文字,全國人就都會唸。
中華民國初年創造的「注音字母」,是近代化初期中國知識份子主要留學地點為日本,這些人模仿日韓語文系統,創造自己的拼寫文字系統,計畫取代麻煩的漢字。但後來決定繼續用漢字,就把字母降格為符號。
中國遲至1930年代才開始調查國家語言,這些留學歐美的知識份子,知道了羅馬字比日韓文字更方便,可拼寫各種語言,加上發現各地漢字發音不同,旋即創造用羅馬字的「注音二式」,準備取代只能拼寫華語的注音一式。當時如果無戰爭,中國語文就會走向「漢字書寫羅馬字拼音」。
但那批愛用注音符號的人大多跑到台灣,會日文的台灣人又以為全世界各國都要創用自己的拼音符號,就不質疑的用注音。在1960年代本來有機會改用羅馬字拼音,卻由於中共先用羅馬字拼音,為了反對而反對,台灣就繼續用(日本假名文字的小弟)注音符號了。
理解台灣語文時空的人都知道,台灣是多語國家,所有本土語言都用羅馬字拼音或書寫,只有華語還在用「只能拼寫華語的注音符號」,那是時代的錯誤。
<日據時期台灣漢族祖籍
陳漢光
《臺灣移民史略>.收錄於林熊祥編,《臺灣文化論集)
47-74。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1960
<臺灣板輪牛車之今昔>,《臺灣文獻》,11.4:14-32
1961a
(鄭式復臺與其開墾〉,《臺灣文獻》,12.1:39-54。
1961b
《臺南縣六重溪之五太祖崇拜〉,《臺灣文獻,12.4:146-155
1963
(高雄縣匏仔寮平埔族家族構成〉,《臺灣獻》,14.3:129-133
1968
<臺灣南北路各營職官表>,《臺灣文獻》,19.4:106-144
1972<日據時期台灣漢族祖籍調查〉,台灣文獻》23.1:85-104
陳漢光、賴永祥(編)
1957
《臺北古輿圖記》.台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陳璸
1961
《陳清端公文選》。臺灣文獻叢刊11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
陳漢光
「同仁」碑原是「岡山神社」碑?
岡山公園內的原中山公園同仁碑,有日治文物專家認為應是沿用日治時期的某石碑,且應該是標示並刻「岡山神社」的碑。到現場仔細看,石碑文字平面確有「刻磨兩次」的不同深淺的痕跡,且四方平面比一般石碑還要深。可惜現存岡山神社老照片,沒有石碑的影像。無法確切證明,不知是否有耆老知道。
-
籃籗會 Nâ-á-khah-hoè 名稱的由來 籃籗會,台語唸作 Nâ-á-khah-hoè ,標準的漢字應寫成「籃仔籗會」。 籃,是指籃子,是「有提梁的盛物器,用籐或竹編而成」; 籗,《爾雅》釋器「籗謂之罩」,《詩經》「編細竹以為罩捕魚也」,是「籱的省字...
-
清領時期,岡山作為台南與高雄之間的中途站與大聚落,就以旅宿業聞名。日治初期就有旅館與料理屋的成立, 1930 年代到終戰,是岡山旅館業大爆發時期。戰後直到 1980 年代,仍有相當多的旅館。但在 1980 年代後,由於道路建設與交通工具速度的進步,岡山街的旅館業迅速沒落...
-
1907. 10.5 出生於東港。 1930 女兒劉秀嬌出生。 1931 到岡山發展,於中街平和路開店,店名為【壽光社鏡店】 1937 妻劉林罕【岡山國語講習所】第三期結業。 1939 兄劉存魁生劉次男劉國明,1941年過繼給劉再成。 1944 10月12日岡山空襲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