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3

我的奮鬥歷程 劉要

 



我的奮鬥歷程

  本文爲本會劉要會友塑造其蜂業王國的奮鬥故事。劉會友出身貧農子弟,家無恒產,憑其堅絕之毅力,歷盡萬苦,由一個開始僅數十箱蜂房的小蜂農,至今日執全國蜂業界牛耳,人稱「蜂王」。其披荆斬棘之奮鬥歷程,與岡山青商十五年艱辛路程,相互輝映。茲值本會十五 週年會慶,特刊本與我全體會友共勉。

  我(劉要)於民國2291日(農曆520日)誕生於岡山鎮三和里「中崙寮」,父親劉連對,母親劉陳網,育有三男三女,我排三男。民國32年,我十歲,進入嘉興國民學校接受小學啓蒙教育,由於家裡距學校很遠,因此,每天清晨五點鐘得從大岡山山脚下的家(中崙寮),步行到嘉興國校(五甲尾),要走兩個牛小時,一天來回兩趟,要走五個小時,一直唸到小學四年級,因家境清苦,我家由「中崙寮」遷移到「新興村」(牛稠埔),後來一直到「新興國民學校」成立,才轉入新興國校,繼讀唸完小學課程。

 那段日子,跟著父母親吃了許多苦,國校畢業後,考入岡山農校,就讀農藝科,由於學校偏重於農耕實習,學科上之教育較少,因此,初二,我就轉學到旗山農校就讀。當時山區交通非常不方便,每次學校放假,要回家,或休完假,由家裡去學校,都要靠兩隻脚走路,翻越「烏山」山脈,經溪州,到達旗山,這段路單程步行就要花上六個小時,負笈他鄉的求學生涯,三餐粗茶淡飯,省吃儉用,因為我深深瞭解到,一個貧苦的農家子弟,能夠升學讀書已經不容易,那敢奢求三餐之外的物質享受?那段飄泊寄居異鄉的歲月,鍛錬了我吃苦耐勞的習性。

 民國396月,我初農畢業後,考入旗山地政事務所,服務了一年餘,民國409月,到台南新豐地政事務所服務近一年之久,417月,轉到旗山商業分會上班六個月後離職。

 422月到旗山廟後一家餅舗當學,學了兩個月。同年四月,轉到岡山大安旅社當掌櫃會計。兩個月後,進入高雄富國飼料公司擔任岡山站主任,任職兩個月又另謀他職,到橋頭大成冰廠工作了一個月。同年九月,又轉往高雄鋁業公司服務一個月,又轉往高雄苓雅區協和興上班,一直到123日。

 民國421210日(那時我20歲)返回故鄉「牛稠埔」,憑媒人之言,與田寮鄉七星村吳再啓之女兒味結婚,婚後不久,兄弟分居,家中原有的三分山坡地,兄弟三人平分,另外每人還得償還債務各四千元,我將分得的土地賣掉清償債務。

 然後,夫妻二人前往旗山「埔姜林」軍團部福利社開設豆腐店,當時因缺乏資金,我的太太主動將其兩枚戒指賣,得款320元,做為資金,令我感動,經營了三個月後,收入達捌百余元,我們倆將這些錢全部購入大豆十六包,不料這16包大豆竟在一夜之間遭小偷搬光就這樣,在血本無歸之下,夫妻倆又回到故鄉(牛稠埔)開墾用山坡地爲生,耕作一甲六分地,栽種龍眼、木瓜、釋迦等水果。

  由於過去求學生活,以致踏入社會這段期間,一直在外地上班工作,從來不做過荷鋤墾荒的粗重工作,因此,全村人幾乎都笑我,何不到外地去找一份輕鬆的職業,却偏要在家鄉做開墾山林的艱苦工作,但是,我一點也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和看法,更加堅定我奮發圖強的決心。

 民國443月,我的第一個孩子(長女劉美華)出生,新的小生命,爲這個困苦的家加重了一份負擔,同時也帶給我們一份無限的希望。就在孩子出生二十多天左右的某一天,夫妻倆照樣帶著嬰兒,在烈日炎炎的山上開荒地,由於乏人照顧,又因爲工作關係,暫時將孩子安置在一處涼蔭的地方休息,令人膽戰心驚的事發生了,原我們夫妻正辛苦的在上方高處,合力挖石頭的工作著,突然挖動一塊巨石,山坡很陡,那塊大石因重心不穩,無法控制,竟然整塊大石由上而下滾落,眼看大石就將從嬰兒身上壓過,整個人心臟幾乎像要跳出體外似的,天啊!那塊巨石居然嬰兒頭部約一寸距離的地方滾過,好像冥冥中有神助,總算保住了嬰兒的生命!

 民國45426日,我召入伍服兵役,擔任兩年特種兵役,當我在軍中服兵役期間,第二個孩子次女美真出世,我的妻子白天要上山工作,照顧兩個孩子,還要準備十幾頭豬食料,我體會 得出她為了撑持這個家所忍受的艱辛和痛苦,但她一點也無怨言,對於她,我有太多的愧疚,同時也懷著深深的敬意,我很慶幸,我娶了這麽一位純、善良、體貼而又勤勞認命的典型中國女性!

 民國47426日,我平安退伍返鄉,回到故鄉,依然辛勞的種植果樹;侍奉雙親,照顧兒女,平時又將親手種植收成的水果,用脚踏車運載到十多里路外的岡山去賣。剛開始時,每次載五十公斤,慢慢的增加到一次載運一百公斤以上,最重的會有過一次載480斤的記錄,那是一段既慘淡又無助的艱苦歲月。

 由於生活艱難,因此,從退伍後,每天收入及支出帳目均記載在日記簿裏。那是一本深藍色封面的日記簿,那是我要退伍時,連長贈送我的紀念品。日記簿的扉頁裡寫著:「劉要同志留念:工作努力,成績卓著。705支援營庫長陳富安贈」。至今我還保存著這本日記,它隨著我已近25年,我保存著這本日記,除了富有紀念性之外,最重要是,這本日記簿裏面有我親筆記錄著那一段生命旅程中最坎坷最困苦日子裡,生活中的每一筆收入金額及出費用,均詳細的記入,至今回想起來,真不敢想像那段艱苦的日子是如何熬過來的,加以那期間我的第三個孩子長子杰城及第四個孩子美鈴相繼出生,生活的擔子更為加重。為了應付日繁重的家計,我乃開始養蜂。

 在此僅就日記簿上所記之事略,摘要如下:(下略)

 到了民國494月以後,我開始從事養蜂事業,這時期一切收入,支出費用,我也記入日記簿裏:(下略)

 另外又記載著49年度養蜂經過如下:4月,一日買蜂63箱,12日蜂運到員林食龍眼花,14日收蜜,29日運回路竹一甲食麻花。510日移轉到「龜洞」及「大鼻」食麻花。716日移轉到「枋寮」、「獅仔頭」。農曆816日由獅仔頭運到「永康」食瓜子花。農曆920日運到「路竹」地區之「一甲」及「新園」食甘諸花。農曆1012日收早甘蜜,73箱,計收四桶半。

  養蜂,須視各地方花訊、花期做適度之蜂場遷移,因此為覓尋蜂場,經常中部南部奔波,或忙上幾天幾夜,或在外地上半年或數月,所以多年來的養蜂生活,也造就了我隨遇而安的習性。如今再翻閱那本日記,回憶起那段披星戴月,早出晚歸,爲生活而奔波忙的日子,在辛酸中有著甜蜜,在歡笑中却也滲含著淚痕。

 談到我為何對養蜂發生了這麽濃厚的興趣,原來在我由軍中退伍後在大崗山坡地種植果樹那個時候;由於山上許多高大的木棉樹,那木棉樹枝椏上,結了許多螞蟻窩。每次看到,一隻隻小螞蟻勤勞不停地,口中含著一丁點糧食,一點一滴的往窩裡送的情景,總讓我聯想到蜜蜂,蜜蜂比螞蟻的體積要大上好幾十倍,它們能夠探蜜,何不嘗試著來從事養蜂呢?加以那個時候,我的伯交在屋子附近也養了箱蜜蜂,每年二、三月龍眼開時期,經常看到伯父收蜂蜜的情形,覺得很奇怪,爲什麼昨天剛採()收過蜂蜜,今天又可以收了呢?也因此,更加深我對養蜂的興趣。

 就這樣,我把賣木瓜及其它水果的收入連同一點點積蓄,於民國4912月,購入63箱蜜蜂回來養。到了民國50年,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繁殖增加到了180箱,最初,剛開始的幾個月内就漸漸的把本錢賺了回來。之外,還有數萬元之利潤,就這樣,對於養蜂愈來愈感到興趣,雖然往後的三年當中,一度遭到虧損數十萬元,但是這些挫折並沒有把我擊倒,我堅信「失敗為成功之母」的古訓,同時我發覺到養蜂事業在未來必具有更光明爛的遠景,因此,失敗並沒有令我灰心畏懼,再度購入兩百箱蜜蜂,總共達到380箱之多。

 日子依然在早出晚歸的辛勤忙碌中過去,跑遍崇山峻嶺,荒山僻地,終於在民國56年中,僅半年時間内,蜂蜜之收益達到120餘萬元之多。這期間孩子又一個一個出生,四女美妹,五女美雲。但由於長期的努力,吃苦、奮鬥,家境已一天一天好轉,接著我也由「新興村」(牛稠埔)遷移到岡山現址定居,興建了兩棟四樓家居和營養所,銷售自產之「要城牌蜂蜜、蜂王乳、蜂王漿等,銷售網遍佈海內外。

 目前,孩子已陸續成家,個個也都能刻苦耐勞,家大小生活美滿,和樂融融!但每當憶及過去在風雨中的歲月,心頭免不了一陣唏噓,那真是一段備嘗辛酸的歲月。就讀旗山農校那段日子,客居異鄉,家中環境不佳,吃的,住的,穿的,因物質生活必需品缺乏,一切都因陋就簡,幸賴朋友夫婦之照顧,得以順利完成學業,每天放學後,我也主動幫著他們種茶,砍柴等做些雑碎的工作,使我這客居異鄉的學子,獲得一份親情般可贵的溫馨,他們的恩情,使我永誌不忘。

 返鄉耕作種植果樹的那段日子,每次採收水果之後,都用一部脚踏車裝運到十多公里路外的鎮上去賣。偏僻的山區,路窄叉崎嶇不平,幾個吊籠綁在脚踏車後載兩還,堆得很高,四百多斤的木瓜負著,脚踏車原本就陳舊,踩起來更覺吃力,稍不小心就有翻覆的危險,每次總是汗流夾背的用盡全身力量踩著。記得有一次,由於不小心,下坡路很陡,整輛脚踏車失去重心,人帶著幾大籮筐木瓜翻覆在路旁。眼看著即將變賣成金錢的木瓜,一個一個摔得稀爛,也只能抑制滿腹心酸,欲哭無淚。正巧,許多上學的山中小孩路過,我就將 黄透的木瓜分給他()們共享。以後,每次當我半推半踩著脚踏車,載送木瓜去鎮上賣,被上學小學生看見,都開玩笑的,在路旁笑指著:嗯,就是那位把木瓜摔得稀爛的人,又載著木瓜來了。

 另外,在養蜂的這段綿長歲月裡,也有多次刻骨銘心的經歷,經常巾餓上一晝夜不進食的記錄。由於蜂場經常要隨著不同的花期而搬移,必須僱車將一只一只蜂箱運載到另一處蜂場去,常常要在夜裡動身(因爲蜜蜂在夢裏才回到蜂房)。記得有一次,在枋寮海濱公路途中,由於運蜂箱的卡司機不小心,在一處急轉彎的山路,駕駛不慎,整部車子頻臨墜崖,在緊急剎車下,才沒落入海中,令人出一身冷汗。我當时坐在駕座旁,急忙從車窗跳出,然後把卡車上的蜂箱,一箱一箱小心翼翼的搬下,摸黑到遠處的山區村莊,僱來多輛牛車,先把車子拖上路,再用牛車轉運,工作人員忙了一天一夜,肚子不吃過一點東西,又餓又渴。還有一次,蜂場在六龜山區,花期結束後,數百箱蜜蜂,安置在僱來的卡車上,由於蜂箱堆的很高,以致在經過山洞隧道時,無法經過,只好又一箱一箱搬下,等卡車過了隧道,又一箱一箱,搬上車好再前進,旗六公路有六個山洞隧道,一共裝卸了六次蜂箱,從薄暮忙到夜一直到次日近午。天亮後由於蜜蜂會飛出來覓食,因此工作人員又累又渴,全身被蜜蜂螯得傷痕處處,但是大家依舊不辭辛勞,忍耐餓,終於完成搬運工作。從事三十多年來的養蜂工作,其中滋味,酸甜苦辣盡嘗過,實在難以筆墨形容!

 這些片片段段的往事,僅就記憶所及,將我個人從小到長大,以至於今個人的遭遇,以及經營「要城養蜂場」多年來奮鬥艱苦的歷程當中,摘其印象較深的一些個片段而已。雖然,現在,我以及家人不必再爲三餐吃穿愁慮,但是,每天,不論是晴天或者是刮風下大雨的天氣,也不論白天或夜晚,我還是照樣到蜂場工作,數十年如一日,持續不斷,始終把養蜂看做是一種高尚而且高貴的事業,我永遠對自己滿信心。

 我想,一個人成功的秘訣,就是不斷的工作,持之以恒,不畏艱難,不怕失敗,在失敗中取經驗,堅定前進的方向。人生旅程,充滿艱辛和坎坷,我之所以把我個人從過去貧困的環境中,如何自立,如何向環境挑戰的奮鬥過程寫出來,只要的是,與大家共同勉勵。因為,成功並沒有僥倖,也沒有捷徑,而是要一步一步脚踏實地去努力,去奮鬥才能致成功永遠屬於那些勤勞和堅苦卓絕的人,「萬丈高樓從地起,英雄不怕出身低」,願以此與大家共勉之!

2021-09-03

1907《南部臺灣紳士錄》岡山區部份名單

 資料來源:《南部臺灣紳士錄》,臺南:臺南新報社,明治40年(1907)。

 當時記錄的重要職業是:醫生(漢醫)、保正、區庄長、雜貨商

P 548

盧啓泰:醫生、仁壽上里阿公店街185番戶。

呂歲:醫生、仁壽上里後協庄43番戶。

杜豹:阿公店第三保正、什錦貨商、隆泰號、仁壽上里阿公店街。

P550

陳賢:九甲圍第二保正、農、仁壽下里九甲圍庄155番戶。

張筅:瓊仔林保正、農、觀音上里瓊林庄54番戶。

張媽狀:梓官區庄長、農、協順號、仁壽上里大舍甲庄。

林富:阿嗹區庄長、什貨商、美記號嘉祥外里阿嗹庄898番地。

林番:綢緞布商、什貨商、瑞泰號、觀音中里阿公店街950番戶。

李乞:阿公店第四保正、什貨商、錦豊號、仁壽上里阿公店街。李炳森父親

陸厥修:五里林第二保正、農、仁壽下里五里林庄192番戶。

王福信:阿公店區街庄長、商、泉美號仁壽上里阿公店街354番戶。王宏育醫師的阿祖的哥哥

王汝宗:阿公店第二保正、綢緞布莊、益順號、仁壽上里阿公店街。

王海若:公學校雇、農、秀才、仁壽上里阿公店街。王秀雄教授之祖父,王福堃之父親。

王福仁:什貨米商阿片煙膏售、泉美號、仁壽上里阿公店街305番戶。王宏育醫師的阿祖,王福仁比王福信大兩歲。王福仁排行老大,而王福信排行第二。

王來:醫生、阿公店街108番戶。

王雲:什貨米商、瑞成號、仁壽上里阿公店街94番戶。

王汝宗:綢緞布莊、葯舖主、益順號、仁壽上里阿公店街134番戶。

郭受福:五甲尾庄長、農、嘉祥外里五甲尾庄。

楊福來:後協庄保正、農、仁壽上里後協庄。楊縛父親

葉天保:後協庄第一保正、農、仁壽上里後協庄。

蘇郡:地方稅調查委、農、什貨商振義號、阿公店支廰嘉祥外里五甲尾庄369番地。蘇杰父親

蘇炎坤:五甲尾保正、阿片堙膏寄售、嘉祥外里五尾庄369番地。

曾專成:醫生、仁壽下里圍隨庄31番戶。曾添華父親

曾添華:醫生、仁壽下里圍隨庄31番戶。

莊文彬:醫生、葯舖主、仁壽上里阿公店街163番戶。

莊雨亭:什貨商、煥彩堂、阿公店街。

莊堯舜:米什貨商、仁壽上里、阿公店街49番。

孫廷霖:土地異動整理委員、葯舖主、致和號、嘉祥外里五甲尾庄326番地。

孫有章:醫生、文秀才、嘉祥外里五甲尾庄164番地。

黃旺先:阿公店第一保正、阿片煙膏寄售、魚行、通義號、阿公店支廰仁壽上里阿公店街44番戶。

黃掌:醫生、仁壽上里後協庄162番戶。

黃東水:醫生、仁壽上里後協庄239番戶。

黃淸泉:醫生、仁壽上里後協庄98番戶。

黃鼎輝:銀器商、秀才、源發號、仁壽上里阿公店街。

黃應聯:農、源成號、仁壽上里阿公店街。

吳聯:阿片煙取次業、魚行、食鹽寄售、芳順號、仁壽上里阿公店街189番戶。

洪招求:什貨商、金德記號、仁壽上里阿公店街93番地。

江朝立:石螺潭第一保正、什貨商、通知號、濟陽堂、仁壽上里石螺潭庄。

侯純青:煉瓦製造業、文秀才、嘉祥外里五甲尾庄379番地。文秀才侯純青,曾開設書房,培育學子。孫有章為其高徒,也高中文秀才。

佘德修:醫生、葯舖主、仁壽上里阿公店街84番戶。

鍾亁巽:五甲尾庄保正、土地異動整理委員、農、嘉祥外五甲尾庄208番地。

岡山老街記憶

  每次和母親經過平和路的舊成功百貨,她就會說: 「 你小時候真調皮,成功的おばさん ( 歐巴桑 ) 都來向我告狀說: 『 你兒子幼稚園放學,好好的大路不走,都從郵局後面巷子鑽出來,跑過我們店前,都被我看到! 』」 自幼在岡山街長大的我,整個岡山街區就是我的遊樂園。上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