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9

岡山歷史分期

我把岡山的歷史分期以中性名詞分成,史前時期、古代時期、現代時期

 史前時期:岡山平原的原住民為平埔族的西拉雅族,荷蘭人於1935年進入開墾後,大部份的平埔族群南遷。

古代時期:岡山地區最早開發的地區為鄭氏王國的軍屯,出現前鋒後協等地名,「阿公店街」於清領康熙後期出現,發展成為台南府城與鳳山縣城間的重要聚落。

現代時期:阿公店於日治1920年改名「岡山」,岡山於1930年代由於南進軍事需求,被打造成「日本本土以外最重要的軍事基地」,奠定後來成為大岡山政經中心的基礎。岡山的螺絲業自1960年代開始發展,有「螺絲窟」之稱的岡山區和路竹區目前約有600家業者,產值達上千億,是世界知名產業,也是本地區最重要的經濟命脈。

每次看到2000年版的岡山鎮志的分期,就覺得很可笑,不知道是那個詐騙集團寫的,真的是天才,國民黨統治時期是<璀璨期>,笑死...但很多寫報告的人都照抄,這就是儒家式詐術利害的地方...

草創期:明鄭及日據初期,人稱「竿蓁林」或「阿公店」。

成長期:1895年至1945年間,由於附近有大小崗山之地標,遂於1920年更名為岡山。此時期市況迅速發展,人口急速增加,奠下今日岡山區的規模。

璀璨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隨著政策與地方自治的實施,以及民國38年湧進一波移民潮,為岡山帶來新的繁榮,加速現代化與擴張的腳步。

 

2021-03-02

中國語言調查與名詞的出現

 1910 瑞典學者高本漢(Bernhard Karlgren)至清國研究,1912年回歐洲。

1922 高本漢二度到中國。

 1928 趙元任於1927年開始研究吳語,次年出版《現代吳語的研究》,記錄吳語的33種方言。

 1929 中央研究院於廣州中山大學成立「歷史語言研究所」於1928年,1929年遷至北京,分歷史學、語言學、考古學三組,語言學組主任為趙元任。

 1930 羅常培於1926-1928年間先後在西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任教,1930年出版《廈門音系》。

 1937年,李方桂研究閩語時,首次將閩語分為「閩北方言」和「閩南方言」兩支。

 1940趙元任(1892-1982)、羅常培(1899-1958)、李方桂(1902-1987)三位翻譯高本漢在1915-1926年間的相關研究編為《中國音韻學硏究》,在1936年完成,1940年出版。高本漢記錄24種方言,分別是:北京話、山西8種、甘肅9種、陝西3種、河南3種、南京方言(以上19種屬北方官話系統),還有代表吳方言的上海話、代表閩方言的福州話、代表粵方言的廣州話,以及漢語借字的日語、越南語讀音。另外,他還根據已發表的材料,收集了其他九種方言的發音。

 

1963 中國學者潘茂鼎等發表論文《福建漢語方言分區略說》,將閩語更細地拆分為五個區。「閩北方言」拆分為閩東語、閩北語;「閩南方言」拆分為莆仙語、閩中語和閩南語。

 

1981中國學者詹伯慧出版《现代汉语方言》,將中國漢語方言分為七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七個大區。

岡山老街記憶

  每次和母親經過平和路的舊成功百貨,她就會說: 「 你小時候真調皮,成功的おばさん ( 歐巴桑 ) 都來向我告狀說: 『 你兒子幼稚園放學,好好的大路不走,都從郵局後面巷子鑽出來,跑過我們店前,都被我看到! 』」 自幼在岡山街長大的我,整個岡山街區就是我的遊樂園。上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