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

燕巢人陳文彬相關事件年表;含燕巢白色恐怖相關事件

1904本名陳清金。出生於燕巢。父親是當地的一個開明地主,1915年台南玉井的「噍吧哖抗日事件」爆發時,他因為同情、支持余清芳等的義舉而被日警通緝,並且四處躲避達三年之久,後被拘。

@祖父參加噍吧哖事件,被警察拷問致死。且親戚有20多人被捕。

1921畢業於燕巢公學校高等科,進入台中一中就讀,同學有宋裴如、謝東閔。

1924某次軍訓課以腳撥步槍而被教官毒打,陳文彬號召罷課抗議軍國主義教育。畢業後至上海復旦大學留學,修語言學、社會學,成為馬克斯主義者,畢業後留校參加中國共產黨地下黨,編輯《流火》雜誌。

1925五卅慘案後,陳文彬到日本東京法政大學就讀社會系。

1929與台灣嘉義人何灼華結婚。何灼華畢業於日本東京昭和醫學專門學校。

1930長女陳蕙娟誕生。

1931大學畢業。帶妻女回台,因在船上發表支持中國孫文聯俄容共言論,被船上日本特高注意,人還未回到燕巢家,已有日警上門了解。不久後到中國上海找工作。

1932在「中國公學」與「復旦大學」任教。居住於中共地下黨員李劍華家中,二人共同創辦《流火》月刊,介紹馬克思主義。次女陳蕙貞誕生於東京(1932.6.14)[1]

1935因被嚴密注意,年底,一家四口東渡日本。

1936二月應東京法政大學校長之聘獲得教職。

1937 組織由留日臺灣學生組成的「省民會」,動員回國抗日。

1940汪精衛政府成立,有意邀陳文彬擔任教育部長,陳文彬拒絕。

1945八月日本投降後,陳文彬於東京組織「臺灣同鄉會」、「東京華僑總會」。

1946

二月16自日本出發回台,24日回到臺灣。[2]

擔任臺灣大學與臺北師範學院教授。妻子何灼華任職於紅十字醫院。

三月時,開始擔任人民導報》總主筆(1946.3-1947.3)

三月7日至8日,《人民導報》刊登陳蕙貞文章〈日本歸來〉。

四月21日發表〈國語與台語〉,五月1011日發表〈利用台語推行國語〉。

818日,擔任台北建國中學校長(1946.8-1947.7)。接任後積極拓展校務,新學期增收外地來台工作人員子弟,打破男女分校傳統,男女兼收,因而報考踴躍。922日,宋斐如應邀出席指導該校父兄會。102日,宋斐如應邀演講〈讀書與救國〉。[3]

10月,二女兒陳蕙貞出版小說《漂浪小羊》(個人極度懷疑是陳文彬寫的)

119日,天才文學少女陳蕙貞《漂浪小羊》出版紀念會於山水亭舉行。24日陳文彬假中山堂舉行《漂浪小羊》批評茶會。[4]

1947

19日,台北市中等以上學生發動「反美抗暴」遊行,主導的吳克泰等人到建國中學時,「校長是開明進步人士陳文彬,我們沒有遇到阻攔,一喊話,學生們就列隊走出了校門。」[5]

二二八事件時,陳文彬因擔任《人民導報》總主筆被通緝,但為保釋建國中學被囚禁學生而出面,被警備總司令部囚至五月中旬。獲釋後回故鄉燕巢與弟陳清祈組讀書會。

宋斐如之妻區嚴華收容無家可歸的陳文彬全家四人,住在她家,陳文彬在區家開辦讀書會。[6]

1949

五月20開始戒嚴,陳文彬於五月逃至中國・妻女於七月逃至香港,陳文彬全家於917日重新團圓。陳文彬到人民大學擔任副教授。在大陸期間先後任職人民大學、中共中央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研究員、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研究員、商務印書館編審、中國語言學會理事。當選第三、四、五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當選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總部理事會理事。

1950 區嚴華遇害,悲傷過度罹患高血壓。 

1951

陳萬壽因於1947年夏季「36年夏間嘗受陳文彬之思想教育,共同聽講匪「新民主主義」理論」被判「感化3年」,鄉長職位停職。

1952九月,陳廷祥、許土龍、陳清祈、呂碧全、陳萬琳、陳廷詮、蕭明發、陳萬壽,蕭福霖等,被内政部調查局台灣省調查處抓拿,解由保安司令部偵查起訴,蕭福霖旋即獲釋,餘於1953年判決,陳清祈、陳廷祥、許土龍、被處死刑,父親陳萬壽、弟陳廷銓被判感化三年。

1955陳萬壽因三年感化早已期滿,但仍繼續在土城接受感化教育,妻於39日向台灣省保安司令部陳情,未獲同意,直至1957年才被釋放。[7]

1959 連續當選第三、四、五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1966-1976文化大革命期間,陳文彬被下放到中共文化部湖北咸寧幹校放牛。

1973 九月23日,陳文彬寫詩〈懷念二烈士宋斐如、區嚴華同志〉:「臨床心事有誰知?二十餘年未息時。華姐志貞成白骨,斐兄英烈竟沉屍。」

1979 當選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總部理事會理事。

1982 1111日凌晨1250分,逝世於北京。遺囑交待:將骨灰「一半留在北京,一半撒在故鄉土地」。[8]

 #以上資料出處,如未加註,主要整理自,藍博洲,《沉屍流亡二二八》(台北市:時報文化,1991),頁281-312 



[1] 野田正彰,《陳真-戦争と平和の旅路》(東京都:岩波書店,2004),頁17-20

[2] 陳蕙貞著,王敬翔譯,《漂浪的小羊》(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2015),頁193-194

[3] 藍博洲,《尋找二二八失蹤的宋斐如》(臺北市:印刻,2020)314

[4] 藍博洲,《尋找二二八失蹤的宋斐如》(臺北市:印刻,2020)328-329

[5] 吳克泰,〈「一、九」學生運動、「二二八」事變〉,《台盟與二二八事件》(台北市:海峽學術,2004),頁298

[6] 藍博洲,《尋找二二八失蹤的宋斐如》(臺北市:印刻,2020)360

[7] 蘇偉晉,〈分割的區域發展—以高雄縣燕巢鄉為例〉(台南市: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學碩士班,2007),頁184-187

[8] 藍博洲,〈遺恨未見九州同-建中校長陳文彬的道路〉《沉屍•流亡•二二八》(台北市:時報文化,1991),285-3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岡山老街記憶

  每次和母親經過平和路的舊成功百貨,她就會說: 「 你小時候真調皮,成功的おばさん ( 歐巴桑 ) 都來向我告狀說: 『 你兒子幼稚園放學,好好的大路不走,都從郵局後面巷子鑽出來,跑過我們店前,都被我看到! 』」 自幼在岡山街長大的我,整個岡山街區就是我的遊樂園。上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