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1

民新電器行是第一間電器行

民新電器行        (07)6212252
高雄縣岡山鎮平和路38號

戰後不久即創業於現址,宋三田先生的民益行比這間店還要晚個一年。
就在欣良隔壁

創立於1951年的<高雄縣電器商業同業公會>
頒贈紀念品予資深會員 民新電器行(連續入會59年)  

19300625軟式野球對抗 岡山公優勝

1930/6/25《臺灣日日新報》<軟式野球對抗 岡山公優勝>
岡山公學校與楠梓小學校去念一日下午一時頃起,在岡山公學校廣庭,開軟式野球對抗大會,各校由高等科生中各選拔九名。至下午三時半,結局六對四,岡山公獲勝。

岡山七叉路口:高雄市第三久的紅綠燈

高縣市等最久 紅綠燈排行
分類:世紀建築曹公圳 新舊_雙城奇謀_縣市合併
2010/10/16 07:45
高縣市等最久 紅綠燈排行
◎排名1 194秒 高雄市中林、沿海路
◎排名2 180秒 高雄市中山路與民生、五福、中正路交叉路口
◎排名2 180秒 高縣岡山鎮國立岡山農工附近七叉路口
◎排名4 機車道163秒、汽車道129秒 鳳頂路與台88快速道路口
資料來源:高市交通局、高雄縣警察局
高市等最久 小港紅燈194秒 快睡著
網友批可抽1根菸 交局:比台北220秒短
2010年10月16日蘋果日報
【周昭平、林錫淵、丁治綱╱高雄報導】高雄縣市哪一個紅綠燈等最久?日前在網路上熱烈討論,有人說:「等紅燈等到都快睡著了!」但也網友說:「在台北才久,回到高雄都覺得只有等一下。」高市交通局說,高雄市最長秒數的路口,是小港區沿海、中林路口,有194秒;高縣則以岡山鎮七叉路口180秒最長。
高雄縣市哪一個紅綠燈等最久,ptt熱烈討論,一名網友覺得民族路與大中路口每天上午約7時30分左右有好多車子,「等好久,快睡著的感覺」、「都可以抽完一根菸了。」
高雄縣警察局交通隊長郭永發說,岡山農工附近的七叉路口,紅燈要等180秒;其次是鳳山市鳳頂路與台88快速道交流道口,機車道要等163秒、汽車道要129秒。「因車流量多,為紓解車潮,經多次監測後,才決定秒數。」
「遇紅燈就熄火」
在七叉路口附近工業區上班的李先生,遇紅燈先把機車熄火,他說「減少碳排放,自己也沉澱一下。」
一位騎單車的高中女生笑道,「看過第一輛駕駛等太久睡著,綠燈時後面按很久的喇叭才醒來。」
高市小港區沿海路及中林路交叉口達194秒,其次為中山路與中正、民生、五福及三多等交叉路口,尖峰時段停等秒數為180秒。而翠華路及崇德路平交道,在尖峰時段因火車班次密集,至少等3至5分鐘。
高市交通局交管中心主任陳志鶴說,沿海路及中林路口,平時有大量貨櫃車及汽機車通行,為安全起見,讓汽機車分別可直行或左轉,由原本的180秒,逐漸增加至目前的194秒。他說,「和台北市動輒210秒至220秒相較,高雄市多在200秒以下,目前暫無縮短規劃!」

清治第一場民變在岡山1684

蔡機功

臺灣人,鄭氏舊部。康熙23年(1684)臺灣甫歸清,機功密謀匡復,於10月19日夜,招集二千餘眾,聚小岡山內(現在寫成<小崗山>),各給札付,謀起事。各標營兵俱有與謀者。事為駐臺興化總兵吳英所偵知,隨於29日率官兵並土番二千餘人攻之。11月初1日機功出山拒戰。官兵與土番前後夾擊,遂遭擒斬,死者五百餘人,餘眾四散。

1. 當時還有<土番>....現在稱為平埔族,聽田寮的耆老說,戰後初期田寮還有平埔族住著。
2. 在台灣民變的種類中,這是屬於<反清復明>型的民變。
3. 小崗山、田寮等丘陵區至日治初期都還是<匪窟>,大概到噍吧哖事件後才完全消失。

1910年12月後 岡山民眾可申裝電話

岡山的一般民眾,不過也應是<有錢有權>民眾,何時開始能有方便的電話?
下面這則日日新報,應是線索。
最早大概是在1910年12月以後吧,我們定為1911年,應也可以。
剛好是民國前一年!

題名        南瀛鯉信/將置電話
日期        1910-11-21
分類        湖海訪國
版次        03
附註        十八日發
全文        將置電話
阿公店街者番將安置電話。該地紳商希望者甚夥。若成立後。該市與臺南市交通。較為利便也。

1910年12月13-15日岡山放映電影

活動寫真即電影,日治時期以放映政令宣導電影,
作為教育民眾之用。

題名        臺南之活動寫真  日期 1910-12-01
分類        雜報  版次        03

全文        臺南之活動寫真
據南電信云。臺南廳下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
此次為募集討蕃隊救護金。自日昨聞催活動寫真。

而其地方及分割日期。乃如下云。
自十二月三日至四日/打狗
自同五日至六日/鳳山
自同十日至十二日/楠梓坑
自同十三日至十五日/阿公店
自同十六日至十八日/關帝廟
自同十九日至廿一日/大目降
自同廿二日至廿三日/灣裡
自同廿四日至廿六日/大甲
自同廿七日至廿九日/麻蒞
自一月二日至四日/直轄
自同五日/安平
自八日至九日/打狗
自同十日至十一日/蕭壟
自同十二日至十三日/北門嶼
自同十五日/焦吧年

阿公店區長與岡山區署區長

岡山鎮在2010年底因為高雄縣市合併的緣故,改名做「岡山區」,首長名稱由「鎮長」換成了「區長」。這個「岡山區長」的稱號,在之前的歷史上也出現過兩次,現在是第三次出現。這篇文章就來淺談一下前兩期的「岡山區長」。
 先稍談一下清治時期的「岡山領導人」。因為清國政府是個「只向人民收稅,只派兵監視台灣人不要叛變」,其它幾乎都不管的古代政府,岡山在清領時期的地方首長資料幾乎無從考查。大致來說是和當時其他台灣地方庄頭一樣,由地方共推有錢有勢的「董事長」擔任。1776年豎立的「築岸序」石碑,碑文最後刻著立碑人是「築岸董事人王圖觀、楊檀觀、洪偶觀、廖越觀」,我們可以推論,當時的岡山領導人是「王圖」先生,現在的岡山街區也仍是以「王姓」為大姓,如果能翻一翻這些王姓家族的神主牌,應可以找到 王圖 先生。

日治時期區長,1897-1920

 1895年日本開始統治台灣,帶入近現代的治理方式,地方首長成為總督府指派,以貫徹統治的地方代理人。自1897年起,在「阿公店區」設立區長。至1920年市街改正之前,共出現過四屆三位的「阿公店區長」,分別是王福信、黃鼎輝、黃旺先。

 當時的「阿公店區」是現在北至農校,南至阿公店溪,東至舊省道岡山路,西至阿公店溪舊河道的範圍,也是當時大岡山地區的商業中心。

 王福信擔任了首任及第三屆的區長,首屆約一年(1897-98),第三屆長達12年(1900-1911.1.19),他死於任上。王福信住於現在維仁路平和路口的北側,就在以前壽天宮旁。在1907年《南部臺灣紳士錄》的記載,他是「阿公店區街庄長,商,「泉美號」,仁壽上里阿公店街354番戶」,他就是 王宏育 醫師曾祖父的哥哥。

 日本政府首任區長就請王福信擔任,我們可看出當時王姓宗族在阿公店街的勢力。當時的區長多以配合政府施政為主。

 《台灣日日新報》在1910年9月報導大岡山地區第一個市場遷址落成的消息:「阿公店市場。阿公店街所築之市場。既於去23日舉行落成式。是日招請松木廳長及澤井警視。辭該地重要官民百餘名。始則管理人王福信氏朗讀暨辭。繼而若林技手報告工事。及松木廳長訓示的式變。式終開宴。又該市場之總間數24間。建築及附屬地。計223坪 。建築費用則由公共衞生費支出5600圓。」這個市場就是現在沒落的「平安市場」。

 黃鼎輝是前清的秀才,只擔任了第二屆一年的區長。《南部臺灣紳士錄》記載他「銀器商,秀才,源發號,仁壽上里阿公店街」。

 第四任的黃旺先在 王福信 先生過世後不久即接任阿公店區長,他在1920年市街改正後,又擔任包含現在岡山及橋頭兩區的「岡山庄」庄長一年。據史料記載,他在 1898年擔任阿公店保甲局長,1899擔任阿公店辨務署參事,1902是阿公店第一保保正。

 黃旺先也是岡山地方商業的重要人物,除了經營砂糖雜貨,他也負責「阿公店鹽務支館」(也就是中街與開元街中間的台車站「鹽館」),也賣鴉片,經營魚行,他的店名「通義號」應該就在現在維仁路的「仁壽醫院」。

 

戰後初期區長,1945-195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後,國民黨政府於10月5日抵台,代替盟軍接管台灣(至今)。11月7日,依「台灣省州廳接管委員會組織通則」,聘用劉朝四為岡山郡守,當時仍暫時依日本的地方行政區域名稱。

 1946年的1月18日,舊高雄州的各個「郡」改成「區」,郡役所改成「區署」,由中央派「區長」。在原岡山郡的範圍,也就是現在大岡山11區的土地,成立「岡山區署」。

 「區署」的功能不大主要功能應該是在同時成立的,以「區」為範圍的「警察所」。區長在後來因為各鄉鎮選出鄉鎮長而消失然後廢除,不過各區署的廢除時間不一,鳳山區於1946年7月裁撤,旗山區於1950年11月,岡山區署則約在1951年中廢除。

 這個階段的「岡山區長」共有五位,分別是劉登玉,洪石笋,黃應樞,陳炎生,劉國澤。

 劉登玉是岡山劉厝里人,大概作了半年即調到屏東擔任「潮州區長」,後來在高雄中小企銀作到退休。

 第二任的洪石笋,是屏東人,台南師範學校畢業,原為潮州區署區長,大約在1946年8月和劉登玉互調。1946年的二二八事件,高雄縣以岡山區動亂最嚴重,當時他和劉朝四及吳瑞泰出面與軍方協談,勸導軍方勿讓軍隊外出,並由其三人負責岡山治安的維持。但後來岡山仍未「恢復秩序」,後來有三人被槍斃,他也因此下台。

 第三任的黃應樞,廣東潮陽人。國立中山大學法律系畢業。在1947年4月由旗山區署區長調任,作到1948年09月。他不作區長後,到高雄縣府當「自治指導員」的工作,後來到台灣省政府上班,多是秘書、副秘書的職位。

 在第三任和第四任中間,有二個月由「葉佩華」擔任區長,但因「完全不懂台語」而去職。你能想像完全不懂台語這個岡山在地語言,而仍有人推薦擔任岡山區長的那種落伍時空嗎?

 第四任的陳炎生在1948年12月到1950年7月擔任岡山區長。據資料顯示,他是中國福建霞浦人,國立政治大學畢業,曾任「青年軍中校政治教官」、「中央黨部幹事」。他的名字現在仍在中山公園 ,「同仁」石碑刻著「岡山區署區長陳炎生,岡山鎮公所鎮長蔣江直謹識,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五月十二日」,這個時間也應是岡山神社正式改名為「中山公園 」的時間。

 最後一任的區長是劉國澤,湖南藍山人。復旦大學市政系畢業。1950年7由縣政府秘書兼事務股主任調任。他的任期大概是在1951年下半年,隨著岡山區署的裁撤而結束的。

還有沒有第四種?

 現在的岡山區長,和之前的兩種區長,都不是人民直選的官員,皆是以執行上級長官意志為主的官員。2010年底高雄縣市合併,現在的岡山區長取代了以前岡山鎮長,未來大岡山地區的11個行政劃分會有適度的整併,「岡山」這個地名如果沒有消失的話,那就是管理範圍更大的第四種岡山區長了!

王福信:日治第一位阿公店區長

王福信是日治時期,政府開始設置區長後,第一位在地出身的區長,可見其當時地位
 1907《南部臺灣紳士錄》記錄:阿公店區街庄長、商、泉美號仁壽上里阿公店街三五四番戶. 
 他就是王宏育醫師的曾祖父的哥哥

日治時期自1897年起,設置區長。
岡山區原稱阿公店區,

歷任區長如下:
1897:王福信
1898-99:黃鼎輝
1900-1910:王福信
1911-1920:黃旺先
1920改名岡山,設岡山郡,岡山庄,庄長仍為黃旺先
1921- 1928:齋藤善次郎
1928-1938:楊縛
1938-1945:齋藤善次郎

全球第一間天仁茗茶在岡山

現在被稱為世界茶王的李瑞河,
其天仁茗茶已是全球性的企業,
他與父親於1953 年,於岡山創立<銘峰茶行>,
是天仁第一家茶行,
該店現位於高雄縣岡山鎮維新路7號

天仁總裁李瑞河:後年回台發行TDR 【聯合報╱本報記者朱婉寧】 2010.05.25 09:33 am

天仁集團是台灣茶的代表品牌之一,曾經歷財務危機、在大陸從頭做起,如今,被稱為兩岸茶王的天仁、天福集團總裁李瑞河,在大陸多年後打算鮭魚返鄉,計畫明年在香港IPO後,後年回台發行TDR,76歲的李瑞河感性也激動的說:「我死也要死在台灣!」

「寧做清白的窮人」

天仁是台灣老字號的茶業品牌,也是早期上市公司,1990年,他曾因跨足不熟的證券業,結果股市崩盤,損失30億元,他拿出所有財產償還債務,因為「我寧可做清清白白的窮人!」

目前身家逾50億元

這段往事對李瑞河來說彷彿南柯一夢,現在的他站在兩岸茶界的頂端,建立起中國最大的茶葉集團,估計李瑞河目前的身家已超過台幣50億元。

目前天福在大陸有1031家分店,明年目標是開到3000家,並考慮開放加盟店,天福在福建、四川、浙江、雲南等省有九家茶葉及茶食品工廠、二家茶博物院,二個高速公路服務區,甚至還有全球第一所天福茶學院。

李瑞河說,李家從200年前就跟茶有了不解之緣,在福建漳浦原就是種茶的家族,之後移民到台灣南投,因為氣候與老家一模一樣,所以仍維持種茶的家業,直到父親已是第六代。

17歲起騎單車賣茶

當時剛光復,但台灣喝茶的人卻越來越少,他父親不得已,只好棄農從商,帶著只有17歲的李瑞河到高雄崗山賣茶,因為崗山有空軍基地,外省人多,李瑞河說,那時大家都認為「外省人十個有九個喝茶,台灣人一百個只有三個喝茶」,賣茶到外省人多的地方準沒錯。

在那個年代,沒有傳播媒體及廣告,李瑞河跟父親挨家挨戶賣茶葉來衝業績,他記得自己騎著一台破腳踏車,到了每個村口就先下車問雜貨店「這個村子誰喝茶?」再騎去對方家裡兜售。

蘇全福老師補充
李瑞河的父親李樹木,原籍南投縣名間鄉。西元1953年,和長子李瑞河,在岡山開設「銘峰茶莊」。







2019-07-30

岡山統一戲院

2005年寫的

 1980年代以後,台灣民主化的腳步越來越快,民主化帶來的多元化,以及全球視聽娛樂個人化與小眾化的趨勢,讓臺灣傳統三五百個座位以上的大戲院越來越不容易坐滿,台灣人的娛樂消費已經出現了根本的改變。
 臺灣的國片自八○年代以後,由於錄影帶時代的來臨,加上盜版嚴重,常常上映不到一天的電影,坊間就已有盜版影帶,大大影響觀眾走進電影院的次數,國片於是開始走下坡一直至今。80年代早期有線電視(即第四台)的出現,又搶走電影院中老年齡層的觀眾,小包廂視廳中心MTV出現吸引了許多大學生與青少年,大都會地區的戲院以走向短小精緻的多廳電影院來求生存 ,原本的數百人大戲院銳減,鄉鎮級的戲院急速消失,擁有三個電影廳的岡山統一戲院就在這種時空下產生。
 鎮公所在賣出岡山鎮大戲院原址土地後,由於有一但書,規定不論如何改建,一定要有包含電影院在新建築內經營,因為當初蓋戲院的目的,就是要提供鎮民一個戲院的娛樂場所。預計發展為岡山百貨大樓的「統一大樓」於五樓開設「統一戲院」,於1984年開始營業,她是現在岡山區11鄉鎮唯一僅存的電影院 。最初經營時,統一戲院原本是一廳,後來營運不佳,換人經營後改為三廳,專演港台國語片,但在國片港片衰退,片源枯竭之後又再停演,台北人張文隆於1998年接手後,再花了七百多萬重新裝潢,目前以放映西片為主。
 張先生表示,此戲院的擁有者是台北學者影城,他是承租人。在來岡山開戲院之前,他是在台北經營洋片發行的代理商,但在1986年政府終止進口影片數量配額制度,停止向外片徵收國片輔導金,放鬆上映戲院數配額,並逐步讓更多西片拷貝進入台灣之後 ,洋片已成為美商八大電影公司壟斷的天下,獨立的台灣人代理商沒有空間,是故轉型做電影院。
 他認為,電影消費市場主要取決於距離,電影票價錢,和戲院設備,是故在台灣的五大都市,台北、台中、高雄、台南、新竹,由於年青的觀眾群還在,還有生存空間,台灣其他的城鎮要經營都非常困難。至於傳統的300以上座位的大型電影院,高雄地區只剩下高雄市的奧斯卡與和春電影院,但都是放映二輪或三輪的電影。電影院最難經營的地方在於他夾在觀眾與影片之間;又要注意到影片來源不能短缺,以免開天窗,又要注意到觀眾是否要來看,片子內容要放給誰看,如何能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是門很大的學問。
 統一戲院現在分成金廳,銀廳,寶廳等三個廳,總共五百多個座位,SRD與DTS的音響設備,以兩片輪映的方式放映,影片以最新的主流電影片為主,也會放映重要的港片,而由於岡山地區只剩統一戲院,所有放映的電影都是「首輪片」。統一戲院的票價低廉,除非重大節慶加上電影熱門,不然全票是170元,學生軍警票是140元,兒童票110元,主要的消費群為青年人,尤其是岡山地區的燕巢現在有五所大學,是主要的客源。
 張先生表示,目前台灣民眾在選擇娛樂時,在鄉鎮看電影通常是選擇的最後一項,排在網咖、KTV等項目之後。除了以往老年少,中壯年都很少再看電影,岡山地區的兒童看電影的也不多,因為現在少子化,怕出事,要看電影多是全家一同進行。現在只剩下年青人的消費群,據他的觀察,岡山人較喜歡看喜劇片,其次是動作片。
 周遭環境的複雜是統一戲院的最大弱點。原計劃發展成岡山大型百貨公司的統一大樓,有如她東邊在七○年代末期蓋的「商業大樓」一樣,在岡山破天荒的蓋了十層大樓,企圖成為有如高雄市大統百貨一樣的賺錢大樓,卻因為腹地不夠,出資人後繼無力而倒閉破產,現在產權混亂,六七八樓已被查封,多是荒廢無人居住的岡山都市之瘤。大樓的一二樓經營電子遊戲,也是出入份子複雜的地方,經營非常困難,連海報都是張先生自己動手寫,但張先生仍以其數十年電影業的專業知識與經驗走出一條路。
 統一戲院將於2005年暑假過後,於九月重新裝修,為岡山地區愛好電影人士提供更好的觀影環境。

1895年9月底大岡山地區的軍事布署


喜樹庄、白沙崙庄:游擊李英率鎮海軍、永字防軍、道標衛隊約五營
彌陀港一帶:劉光明率福字軍四營及義勇一營
打狗各砲臺:知州劉成良(劉永福義子)率福字軍四營及水勇砲勇若干。
黃秀政《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頁236-237

相關資訊 乙未戰爭
清國於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予日本
5月8日條約生效
5月25日唐景崧爲臺灣民主國總統。
5月29日,負責接收臺灣的日軍部隊從現今新北市貢寮區的澳底登陸
6月2日,清廷割臺特使李經芳在臺灣基隆外海的日本軍艦上,正式與日本海軍大將樺山資紀辦理交割事宜。
6月3日,唐景崧棄職逃亡至廈門。
6月11日, 日軍順利進入台北城。
6月17日,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宣布在臺灣「始政」

10月11日,臺灣遠征軍第二師團從屏東枋寮登陸往東港行進,上午九時至茄苳腳發生交戰,至12日凌晨3時, 戰役結束。
10月12日,佔領東港
10月14日,攻陷鳳山城(今高雄市左營舊城)
10月18日,近衛師團、第二師團與混成第四旅團皆抵達台南城近郊,形成三方包抄形勢
10月20日,劉永福棄台南城軍民內渡中國廈門,
10月21日,日軍順利進入台南城,臺灣民主國滅亡


台灣第一位女性原子物理博士:林清涼

林清凉教授小檔案 2005年1月號臺大校友雙月刊第37期
 1931年生於高雄縣岡山鎮,1954年畢業於台大物理系,1966年獲日本東京大學物理學博士。曾在該校及美國麻省州立大學Amherst分校和史丹福大學擔任研究員及訪問學者,專研原子核結構、核反應和介子交換流的功能。曾任台大物理系系主任,任內和同仁積極革新並且奠定自由、民主的學術和行政基礎,以及良好的研究環境,同時和沈君山教授排除一切障礙執行目前所謂的「通識教育」課程。目前是台大物理系兼任教授。
 退休後完成自學用的物理學叢書,一套四冊:(1)力學:牛頓力學、彈性、流體和熱力學;(2)電磁學:宏觀電磁學、光學和狹義相對論;(3)近代物理學Ⅰ:量子力學、凝聚態物理導論;(4)近代物理學Ⅱ:原子核物理學簡介、基本粒子物理學簡介。五南出版。


我在台大物理系的回眸(節錄)全文http://www.alum.ntu.edu.tw/read.php?num=37&sn=755
口述‧圖/林清凉(台大物理系退休教授;現為兼任教授)採訪整理/林秀美
物理能使我快樂、欣賞、微笑。-林清凉

父親期望我當律師
 我出生於高雄縣岡山鎮,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不但環境優美,並且日治時代是日本空軍總署所在,設有官校、通訊和機械工校,還有敢死隊駐紮。
 我是家中唯一女孩,很受父親疼愛,小時候他常帶我去串門子,發現我明是非適合當律師,可以為台灣人辯護。當時我年紀小,對父親的看法不瞭解,長大後才瞭解殖民地的台灣人不被允許從政或涉入經濟,轉而崇尚以律師或醫師為業。
 但在台灣光復之初,社會動盪不安,父親更因司法不公,吃過很多苦頭;在目賭諸多腐敗現象後,我才比較認真地思考自己的志向。以我直率的個性必難見容於當時,當律師可能會喪命;其實我想當外科醫師,但母親說我有潔僻又不善說謊安撫病人,適得其反。我想想倒也合理。
 我初中唸高雄第二高等女子學校,那時美軍轟炸得厲害,連校舍也被波及,只好停課。光復後高雄第一第二高等女子學校合併成為省立高雄女子中學,但無校舍(被炸毀),於是先向高雄中學借教室上課,等修好後才到原來的第一高等女子學校上課。我每天從岡山搭火車到高雄通學,路途遙遠,加上有安全顧慮,於是初中畢業後,轉而報考台南女中,在台南女中完成高中學業。

親身經驗高雄二二八
 由於從小在軍事基地附近長大,對戰爭比一般人多些警戒,日方為了保護軍事基地,對學生和當地人民也會施以急救、防空襲等自保訓練。故鄉兄長們常提醒我,一旦發生轟炸,帶領故鄉老弱婦孺避難可能會變成我的責任(因為從小學六年級以上的男性幾乎全被軍方動員了),因此受到特訓,如訓練膽量以及鍛鍊身體。同時讓我看日軍屠殺中國人的圖片,待我年紀稍長才知道他們曾經抗日(日治時代,台灣知識青年抗日者眾);近代中國歷史的悲劇,從小即烙印在我的腦海中。
 戰後,我又親身經歷高雄二二八事件。事情發生那天,學校下午宣佈停課,由高年級生分批帶學妹們離校,當時街戰已十分激烈,還好有日治時代受過軍事訓練的青年熱心帶路,才能安然擺脫槍林彈雨。好不容易輾轉來到火車站,才知道火車已停開,一行人在車站前的民宅躲到傍晚,不得已折返宿舍,然後高年級生到學校附近的同學家中拿些食物回來給大家裹腹,我們就在學校學生宿舍渡過這一晚。第二天部分路段通車,這次走到楠梓才搭上車。同行有位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史老師,她是外省人,二次大戰時曾參加過游擊隊而失去一眼。路上,她還和軍隊說情,原以為溝通無礙,沒想到行經陸橋時,子彈竟然打過來,幸好我們都受過訓練,低身飛奔,沒有人受傷。

改唸物理系的理由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我當下確信自己絕不當律師,而且將來的工作也必須無關政治。我特別偏愛理科,但數學太單調、化學實驗氣味難受又要背很多化學式,倒是物理沒有這些缺點;在一一排除不喜歡的科目之後,我決定唸物理。只是不敢告訴父親這個決定,因為二次大戰讓他失去兩個有為的兒子,其他兩位哥哥又不符他的期待,所以他把希望寄託在我和弟弟身上。
 我個人並沒有強烈的升學意圖,我唸台南女中時就有親戚朋友反對,說詞不外是女孩子長大就嫁人了,為什麼要唸高中?父親毫不在乎外人眼光,他告訴我:「如有通天上之樓梯,你就去爬!」,又對有意見的外人說:「有女性在讀,就有男性在讀,那怕嫁不出去?帶回來給我選就好」。他很開明,當然也因為我是他唯一的女兒。
 當時台灣只有一所大學即台灣大學。其他則是師範學院(現在的師大)、台南工學院(現在的成大)和台中農學院(現在的中興大學)。我找了高雄女中時的同班林玉盞同學(本校化學系許東明教授的夫人,台北醫學院化學教授)一起報考台大,還為此去說服她的父母,結果我考上物理系,她考上化學系。那年是1950年。

時代淬練台大精神
 我們那一屆20 多人,其中台灣省籍只有6人,其他都是外省籍。由於老師鄉音重,很多課我都聽不懂,多靠自修及讀書會補救。事實上我也不愛K書,倒是很享受生活,今日的羅斯福路旁在那時有小火車,我常和同學搭火車去碧潭划船、或是去西門町看電影,偶而聽聽禁書的討論(當時流行各種讀書會)。
 我住學校宿舍,一間有十二人。室友連同我在內有八個人是台南女中同窗、一人來自新竹女中、三個外省人。或許都是離家求學,彼此照應,感情融洽。那時由舍監管理(我畢業後才改為教官),舍監都受過高等教育,很照顧學生。
 當年有許多青年軍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我覺得他們的教育水平高,中、外文底子好,有的人氣質不凡,比同齡的我們看來成熟很多。
 當中許多人出自黨員家庭,所以常從他們那裡聽到所謂內幕消息,不過都能理性地檢討國民黨挫敗的原因,不似現在意識型態對立即劍拔孥張。直到韓戰爆發,言論管制趨嚴,宿舍偶有學生失蹤,有位物理系學姐汪穠年,人長得很漂亮,就突然被抓去關了兩年,出獄後復學,和我們一齊畢業,現在住在美國舊金山。
 雖說白色恐怖籠罩,人人自危,不過台大因有傅斯年校長以及文法學院的世界級教授們「站崗」,無論外頭如何風聲鶴唳,校園內仍頗為自由。傅校長設立一研究圖書資料庫在當時的總圖書館內,將當時所謂禁書集中收藏以提供研究需要,由此可見一斑。
 在這種學術氛圍陶冶下,台大學生的自主性很強。如住宿生要輪流至中央市場買菜,張羅自己三餐(交由廚工料理),月底如有結餘,就可以加菜;傅校長有時候會來宿舍走動,看到菜色不好,擔心學生營養不良,即要校方撥錢補貼。四年的台大生活,養成我們獨立自主的能力,而我們都以身為台大人感到驕傲;也許這就是台大人的精神。

兩年後回母系任教
 大學畢業後,我回岡山中學教書。這是故蔣介石總統所興建的三軍子弟學校。兩年後我回母校當助教,一年後出國進修。台大物理系直到李政道、楊振寧等二人獲諾貝爾獎(1957)後,才躍升為第一志願系,持續約二十年。不過由於早年出國留學者多滯留國外,台大物理系師資一直嚴重不足,在我接系主任(1981-83)之前,物理系仰賴不到20位教授撐起大局。

岡山民間工業的起點-義發鐵工廠

 岡山現在是高雄地區的重要工業區之一,尤以螺絲產量世界知名。岡山地區的工業起源於日治中期,主要以農業機械修理為主,在整個日治時期,岡山最知名的三家鐵工廠是原址位於天第大樓的「義發鐵工場」,位於統一大樓旁的「三和鐵工廠」,以及岡山戲院對面的「天送鐵工廠」。目前岡山地區的各家鐵工廠老板,只要是出身岡山的,幾乎都與這三家工廠有直接或間接的師徒關係。

 在這三所鐵工廠中,以張再傳先生創設的義發鐵工廠最為知名,尤其是台灣農業逐漸轉型到機械化的1960年代,其生產銷售全台的抽水機供不應求,製造速度趕不上需求,最為岡山人津津樂道。
 義發鐵工廠是岡山的第一家工廠,由出身台南安平的張再傳先生(1912-1986)所開設,於昭和10年(1935)年10月10創立於東港,旋即搬到現在開元街與仁安街的交叉路口西北側;再於昭和17年(1942),張再傳31歲時,移至當時的岡山街31番地,直到民國xx年出售給建商,改建為現在的天第大樓,工廠現在移至成功路。

日治時期
 張再傳自小住在高雄,到了16歲時,到嘉義去學鑄造。他的親舅公黃萬來,在東港的冰廠對面,開設了第一間鐵工所「來財鐵工所」,專門修理高雄哨船頭及東港漁港的漁船故障器械。他知道張再傳到嘉義作學徒,就把他叫到東港的鐵工所幫忙。
 到了張再傳23歲時,向舅公借錢,娶台南人白謹治為妻。婚後夫妻兩人胼手胝足,張再傳所賺月俸,加上白小姐替鐵工所打雜煮飯,很快的將欠舅公的錢還完,於24歲時獨立創設義發鐵工廠於東港。
 張再傳與白謹治結婚時,是到台南市迎娶的,當時台南到東港最便捷的的交通工具是火車,可以由台南到屏東,再轉當時的東港線火車。由於迎娶當天,即1935年元旦,剛好是台南火車站的落成典禮,穿著西式白色新娘婚紗的新娘和新郎成了眾人目光的焦點,增加了更多喜氣。
 張再傳在經過觀察及評估後,發現大高雄地區除了高雄市區有鐵工廠外,現在的三山地區,竟然沒有一家鐵工廠。於是鐵工廠設立不久,到斗南購買機械器材,即搬到岡山街上,義發鐵工廠就成了北至二層行溪,南至鳳山之間的第一家民營鐵工廠,所以義發鐵工廠可以說是高雄縣的第一家鐵工廠,也可以說是高雄縣的民間工業起源!
 在當時的岡山,仍是個農業為主的社會,最大的工廠就是現在的橋頭糖廠,而且日治時期的機械都是由日本進口,所以當時的義發都是以修理農用器具,如抽水機、發動機為主。
 在岡山,直到1939年,日軍為產製飛機機體和修護機件,配合生產軍用機械,才有由日人資金在程香地區所設立的武智鐵工所及豐國鐵工廠,但是義發鐵工廠也是設立在岡山後協地區的海軍六十一航空廠的指定工廠。到了太平洋戰爭後期,軍隊仍然需要義發鐵工廠修理機器,由於沒有金錢,就拿了一堆食品罐頭來抵,而一般農民則是以農產品來相抵,所以相對於軍方和一般民間,當時的義發鐵工廠過著物資豐盛的生活。
 
戰後時期-全台第一間抽水機製造廠
 在國民黨政府接收台灣後,許多原本在海外的機械人才回到台灣,再在上台灣可說是當時全中華民國工業最進步的地區之一,義發鐵工廠進入「自製機械」的時代,所製機械主要以米粉車、麵車,及魷魚車為主,不過也開始製造發動機。
 岡山在戰後由於日本人都回國去了,許多工廠都很需要師父,所以當時成立已超過十年的義發鐵工廠,就有許多師父被別的工廠挖角過去,也有一些員工開始自行創業。
 日治時期位於岡山程香的武智鐵工所及豐國鐵工廠,在新政府接收後,改制合併為台灣省農工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岡山農業機械廠,xxx就記得有幾位很優秀,能自行研發設計的師傅轉到該工廠。但很可惜的,在二二八事件後的白色恐怖時期,他們都不幸被抓去關起來,有的還因而被槍斃。
 全台灣第一個製作抽水機的就是義發鐵工廠,因為正逢台灣農業逐漸走向機械化的年代。當時正達戰後出生潮的顛峰,農業生產技術也越來越成熟穩定,農田開闢與農作物的種植都屢創新高,農田灌溉最需要的抽水機的需求當然也是最高。
 義發所生產的抽水機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新龍號」,「雙龍號」,及「金龍號」。新龍號抽深層的地下水,有三段葉,多段功能,如中寮山那麼高的地方就要用新龍號才抽得到水。雙龍號抽的是中深層的水,金龍號最簡單,抽的是淺層的水,依管徑分成十種,從1.5吋到3.5吋都有。
 張再傳之子張松田還記得,當時工廠製作抽水機忙到農曆過年時仍要工作,而工廠的師傳及工人在那期間的日薪是平時的五倍。最忙的時候,一大早開門,就有人在門排隊要買抽水機,還有趕著要的老板說,抽水機的外面不用漆油漆了,趕著要用,然後就這樣拿走了。
 1959年的八七水災造成台灣中南部的嚴重水患,為戰後影響區域及受災人數僅次於921大地震及八八水災的重大災難,造成許多農田淹沒及抽水機損壞,那時是義發鐵工廠最忙碌的時候。
 身為老板的張再傳,當時每個月有半個月的時間是要到全台跑的,因為義發是全台灣抽水機生產量最大的工廠。當時每個月大約要生產一千台,一年大概超過一萬二千台以上的抽水機。直到1976年左右,義發的員工還有110人!而義發也在那一年買了二廠,就是現在的廠房所在地。

阿公店公學校第一位漢人教諭-王海若

這篇家族史是由王海若的曾孫所寫,王海若是岡山街的漢學家,日治初期就到阿公店公學校擔任教職。

   文章來源http://www.bwmc.org.tw/Tvo/tvo_168/tvo_168_17.htm 
 回到台北,祖父從曾祖母的遺照後面取出一張泛黃的紙,上面鋼筆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第一行剛勁的字寫著我們的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城左坊里南門內,我好奇的問著祖父,接下來便是他用台語加上帶著濃濃台灣味的國語所講的家族史……

  話說清朝末年,我的玄祖父王孫池經常往返於泉州與安平之間經商,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早死,另一個就是我的高祖父王海若。很不幸的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而海有不測之浪,我的玄祖父有一次要回泉州時,於昔有黑水溝之稱的台灣海峽發生了船難,葬身海底。當時他將他唯一的兒子及妻子留在台灣,他的兒子也很爭氣,在馬關條約簽定的前一年考上了秀才,眼看功名可得,光耀門楣指日可待之時,光緒二十一年,馬關條約簽定,台灣割讓予日本,我高祖父只好回到家鄉自己開了間私塾……

  而後,臺灣便進入了所謂的日據時代。高祖父素來待人和善、樂善好施,在地方上頗有名望,也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或許也只是湊巧,家裡的經濟狀況愈來愈好,我曾祖父年輕時竟然打過網球,學過游泳,在舊照片中還有一張他與朋友共遊日月潭的合照。當然他在求學時也很認真努力,考上了台南師範,畢業後因深受老師的喜愛,不久即被派往雄中任事務主任(類似今日的總務主任)。但或許是升官三級跳惹人眼紅,沒過多久,他即被別人誣陷,說他涉嫌貪污。祖父說到這裡,語氣愈發激昂,彷彿就像當年意氣風發的曾祖父不知如何辯駁自己認真負責、盡忠職守,竟成為他人口中的貪污舞弊。畢竟,有時正不勝邪,在差點被革職,甚至被抓去坐牢時,幸虧他爸爸,也就是我高祖父出面,才被改調至岡山公學校擔任訓導(類似副導師),之後也就在那兒,一直任教至退休。

  接下來就是我祖父的生平自述了。他小時候,因為母親難產而死,而繼母也有點像童話故事一般,對不是自己親生的兒子總有些差別待遇。這雖然看起來似乎不是件好事,但也因此養成了一些好習慣,像守時,他每次說要來我們家,說幾點到就是幾點到,鮮少遲到。國小時,老師說要我們訪問家中長輩,並請他們說一說有關日據時代他們所知道的台灣發展情形,我才剛在電話上和他提到,沒兩三天,爸爸下班回家就拿了一大疊,約十幾張滿滿的A4的報告,說是祖父好幾天在一大早四點半便爬起來寫了整天的報告,看完之後發現光是關於交通建設方面,他就寫了兩張滿滿的。或許這和他所學的最有關係,他是學土木工程的,巧合的是他和師父一樣都是讀台南工學院(今成功大學)的。有一次我曾經試探性的問過他有沒有聽過師父的名字(俗名),他猶豫了一會兒,才告訴我說他好像有聽過……

註:上面文章中所提及的曾祖父應是王福堃,但王福堃在二二八事件中,因為雄中的抗暴而
被捕關數月,出後來終身不敢再擔任國民黨的公職,有所出入。



戰後岡山第一間中學-岡山中學

日治時期的岡山,沒有設中學,但在公學校已有高等科,後來又成立女子學校,可算是岡山區中學的前身。
戰後才有真正的獨立的中學。岡山高中,原名「省立高雄第三中學」1947年9月1日,改為「台灣省立岡山中學」,當時屬完全中學,包含初中部與高中部。


1946-02-15民報,岡山兩中學已確定設立
   這段新聞報導時,尚未要設岡山中學。其中的<岡山農業實踐女學>,就是這篇文章,岡山第一間<女子>學校,所指的女子學校。

19460824民報,高雄第三中學將設在岡山
 那時的<區署招待所>應是在岡山區署裡面,就是現在岡山秀傳醫院的原址。

19461005民報,高雄第三中學,校舍即將落成
  <岡山區縣立中學>應是指日治時期的小學校吧,<空軍人員養成所>?是指下面地圖上左邊的那排建築嗎?

19461020民報,高雄第三中學準備設立就緒

19461029民報,高雄第三中學,請增名額


19461117民報,高雄三中,創學典禮

註:新聞所言的<林景一中校長>,應為<林景一中校長>之誤。

創學典禮後所拍的就是這張了 

 這背景是日本時期的<公會堂>,國民黨來台後都改名為搞個人崇拜的<中山堂>。

岡山第一間水電材料行

岡山到了1967年左右,才出現第一間專門販賣建築時水電材料專用的店面,
即岡山家扶的重要推手宋三田先生(1927-2013)建立的民益行。

宋三田先生行誼請參見此文

 認養3000多位貧童的大善人~宋三田先生




岡山區第一條<公路>

<公路>這個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建設,
台灣在清國時期只有寬窄不一,彎彎曲曲的人走出來的<省道>,
政府沒有在花錢做這種現代化政府必定的工作,
清治時期很多其它道路、橋樑,多是地方自力整理做出來的,

第一條經過岡山的公路應是清治時期的<南路>。

據日本總督府參謀部的報告,1895年(明治28年)12月23日,
也就是統治台灣兩個多月後,
鳳山、打狗間之軍路完成。
這應該是岡山地區最早興築的近代化公路之始。

程大學編譯,《臺灣前期武裝抗日運動有關檔案》(台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頁141-142。

岡山第一間<女子>學校

岡山目前的學校都是男女皆收,沒有只收單一性別的學校。
但是在日治末期,曾出現一間只收女學生的學校,
<岡山農業實踐女學校>
在那個時期,女性的人力也開始被需求,
結果在台灣的很多地方,就成立了<XX農業實踐女學校>,
岡山這一間設立在現在的文賢市場原址,就是日治時期岡山小學校,後來改名<岡山東國民學校>內。
戰後改成岡山高中的初中部,後來初中部廢除,改成現在的文賢市場

2019-07-29

附設「義民祠」神房的內門紫竹寺

在台灣的非客家系統的義民廟(祠),有一部份是附設於地方大廟之中。
內門紫竹寺的義民祠即為一例。
詳細資料請看此網頁。
http://www.nmzizhusi.org.tw/?act=menuinfo&ml_id=20181106004

此義民廟是為紀念祭拜張丙事件波及內門時地方義民的壯舉。

張丙事件內門地區紀事--
1832年/道光12年,9月,嘉義張丙起事。
10月13日,鳳山的許成,在觀音山豎旗呼應,在官田的角宿庄(今台南市二鎮里)紮營(但我覺得這說法有誤,從地理位置來看,應是燕巢的角宿里才對)。
相關資料參見 https://www.facebook.com/252962544753632/posts/683355495047666/
https://www.facebook.com/252962544753632/posts/684979894885226/

10月14日,攻打阿公店。被官軍千總許日高擊退。
10月底,再攻鳳山縣署,遭擊退。
12月初,攻入臺灣縣羅漢內門庄,
12月8日,許成被官軍逮捕斬首,亂事平定。

此次亂事,義民與亂民交戰,共有51位義民不幸犧牲。亂事平定後,羅漢門監生游思賢倡議在內門紫竹寺,立祠奉祀陣亡義民。自此之後,紫竹寺例於每年農曆十二月初二,舉辦隆重祭典祭祀義民。


紫竹寺記載,除義民外尚有三位官員受到祭祀,分別是,臺灣府臺灣縣分防羅漢軍糧廳葉文炳,二為:署臺灣城守營左軍守備從征明臺OOO應琛 (OOO字跡剝落無法辯識),三為:臺灣鎮標右營駐劄羅漢門本部主陳天用。

依小弟考據,【署臺灣城守營左軍守備從征明臺OOO應琛 】,此位官員,經查《清代台灣鳳山縣文官年表》,應是這位曾在羅漢門擔任巡檢的【謝得琛】。













戰後第一位(唯一)台籍郡守:劉朝四

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日本時代,都是日人當的。
劉朝四,字廷祥,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二屆議員。今高雄市岡山區人。
 劉議員自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畢業,初任教職,1919年起至臺灣銀行任職18年,
 1937年成立興產自動車株式會社,擔任董事長。對公眾事務十分關心,曾擔任岡山地區的父兄會成員與協議會會員,厚實地方民意基礎。
 此外,其也擔任「仁壽建築信用購買利用組合」與「保證責任仁壽建築信用購買利用組合」理事。
 1941年,劉議員以廣通自動車株式會社代表人身份,與旗南、高旗、榮和、東英、廣通、興南、聯甲等自動車株式會社合併及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合併為高雄乘合自動車株式會社,營業所跨鳳山、旗山、岡山,之後改名為高雄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並任職該公司的常務董事。
 1945年被指派暫代岡山郡守,隨後擔任岡山鎮長一職。
 1946年當選高雄縣參議會參議員,並當選為參議會副議長;
 1947年出任合作金庫高雄支庫經理一職;
 1950年高雄市經濟不景氣,合作社資金困絀,劉議員傾力協助各合作社資金運轉。劉議員在岡山地區累積不少民意支持,
 因此在1951年投入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屆省議員選舉,以「安定金融強化財政」作為競選口號,最終當選臨時省議會第一屆議員。

此資料參考
http://www.tpa.gov.tw/opencms/di ... t02/member0106.html

蘇全福先生提供資料
根據「 高雄縣簡史、人物誌」〈楊碧川編著 高雄縣政府 1997〉p.189 和「臺灣地理及歷史 卷九 官師志 第一冊 文職表」〈鄭喜夫纂輯 臺灣省文獻會 1980〉p.729以及相關資料整理如下:
1.高雄州接管時期 1945年11月11日~1946年1月7日:岡山郡守劉朝四 、 岡山街長蔣江直。
2.1946年1月7日~1946年11月20日: 劉朝四擔任岡山鎮長〈註:一般選舉,並不是剛選上,就任職〉。
3.1946年11月20日~1951年6月16日: 蔣江直擔任兩任鎮民代表選岡山鎮長。


資料來源 http://www.tpa.gov.tw/big5/Counc ... ;cid=3&urlID=20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二屆議員
姓  名:劉朝四
性  別:男
主要學歷:臺北師範學校畢業
主要經歷:高雄縣岡山鎮鎮長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二屆議員
政  黨:中國國民黨
  劉朝四議員係師範學校出身,初任教職。愛護幼小,深受地方人士及長官賞識,轉而從政,為首任高雄縣官派岡山鎮鎮長,後轉任民意代表。獲選為第一、二屆臺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時值臺灣光復初期,對於地方上建設建言尤多,促進加強地方自治不遺餘力,貢獻至鉅。
  劉議員對高雄縣之財政、建設事項極為關心,力促省政府增撥經費,補助高雄縣府從事基層建設,提昇文化生活品質。


劉朝四在二二八事件因涉入二二八事件,躲避不及,被當時的政府五花大綁,捉去關了一陣子...
附:中華民國政府抵台至岡山區署成立
 1945.08.15: 日本向盟軍投降
 1945.10.05: 國民黨政府抵台,代盟軍接管台灣
 1945.10.25: 日本與國民黨政府於台北舉行正式的台灣接管典禮(或台灣的受降典禮)
 1945.11.07: 依<台灣省州廳接管委員會組織通則>,聘用劉朝四為岡山郡守。
 1946.01.18: 岡山區署成立 (岡山區署治理範圍,即現在的岡山區十一鄉鎮,即日治時期<岡山郡>的範圍,所以,岡山區署長即岡山郡長地位)
以上依岡山鎮誌修正、整理 
 http://www.gsto.gov.tw/book/cont ... ok_2&book_id=34
民國卅四年八月十五日,臺灣歸祖國,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同年十月五日,臺灣省警備司令部前進指揮所主任葛敬恩中將,率領幕僚八十餘人飛抵臺北,宣揚中央德意並準備接收工作。十月廿五日,於臺北市舉行臺灣省光復受降典禮,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為使地方行政工作繼續進行並籌備成立縣市政府。乃制定臺灣省州廳接管委員會組織通則十二條實施,其接管工作頗為順利,逾時兩個月,於卅五年一月七日全部完成。至原高雄州所屬各郡市首長,則聘用地方公正士紳吳海水、劉朝四、林添丁等為鳳山、岡山、旗山等郡暫代郡守,并鄰選適當人士分任街庄長及各及學校校長。
 合理推測,紅字部份應是十一月才對。



2019-07-28

岡山第一間中學-岡山青年學校

成立於1942年的岡山青年學校,校址在岡山小學校內。




關於 岡山航空技術學院

摘錄自不曉得實驗室 http://unknowlab.blogspot.tw/2008/08/blog-post.html

 1941年日本海軍在其軍部決定將在臺灣設立一飛機製造廠,開始選擇到底由何廠家來台設廠,選拔考量各項主客觀因素後,終決定由中島飛機製造廠在台設廠,地點決定設在岡山飛行基地,另據資料三菱飛機製造廠為備選方案,或若要建第二家飛機製造廠則由三菱負責設廠,(據悉,三菱飛機製造廠原零式戰鬥機設計總工程師堀越二郎還曾率隊來勘察台中飛行基地,即現空軍二指部現址),中島飛機製造廠在岡山基地承建的廠則稱為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工廠,地點則為現高雄縣岡山鎮空軍航空技術學校(原空軍通信電子學校)後方一直連通到空軍官校並有滑行道通到主跑道附近,面積約370公頃(本公司目前含台中、沙鹿、岡山三廠區總面積才129公頃),廠裏共有重要設施廠房42棟,工作總面積約30萬平方公尺,另由日本中島飛機製造廠搬遷來岡山的重要機具有近100部,另新購及改裝機具亦達數百部之多,
 重要幹部及工程師全由中島飛機製造廠派來,技術工人則也由中島飛機製造廠派員及在日本招聘,同時也有部分在臺灣甄選招聘但限定為「純」日本人,廠中生產主要為飛機之零組件,包括機工、白鐵(板金)、木工、焊工、鑄造、線束、明膠玻璃等全為自製,而各五金扣件、發動機、儀錶、起落架、機輪則由日本本土運來;飛機之組裝、測試、飛行則在臺灣實施,其中,零元件生產所需之原料如鋁錠則由東南亞以鋁礬土等礦砂運抵高雄,由日本鋁業高雄廠(原臺灣鋁業現為中鋼鋁業)煉製直接供應,而所制之飛機機型繁多,戰時最高產量每月可達200架以上,也因產量很大,廠內之設備及工具母機均特別安裝特殊之夾模具,或直接改裝機器而變成專用機從事生產,每位技術工人加工只作一至二個程式,工作簡易單純,工作人員根據資料人數不詳,但經訪問劉先生及其朋友多次,憑他們印象(因他們當時均在最基層,對廠裏全貌並不清楚)大約有數千人。當然在大戰後期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起也開始徵聘在地人(臺灣人)當技術工人,但該廠之幹部、設計、工程師等仍是「純」日本人。 

 為了防備盟軍空襲該廠,在1944年開始實施「疏開計畫」(即疏散計畫),陸續將廠內的生產設備,利用夜間,實施宵禁,並采保密措施陸續搬遷到小岡山,並在小岡山建好三座大型洞庫,小岡山即在現本公司發動機事業部附近,並從廠內到小岡山鋪妥輕軌一條以利運輸,這輕軌除大型洞庫內各廠房間、洞庫間相連外,輕軌主要經過為現岡山鎮之嘉新東路、大莊路、河華路等,全程約7公里,因此原料、備份件以及飛機成品(當在廠內組裝妥後,也是在夜間、宵禁、拖運到洞庫內)均存在洞庫、洞庫也作好偽裝,並利用附近竹林、樹林掩蔽、偽裝儲存物資-----。 

 果然盟軍將該廠列為重點轟炸目標,一再飛該廠作「飽和式」轟炸,該廠損失慘重,除廠房被炸毀、機堡、機庫遭損,飛機成品(有許多為偽裝機)被毀,連基地之跑、滑道,也被炸得滿布坑洞,但日本人平時已訓練許多「民工」並實施多次「演習」,無論修理廠房、飛機後原跑道效率驚人,尤其被隱藏在小岡山之飛機沿輕軌迅速送到基地,盟軍經空照認為岡山飛行基地應已被全毀,不意未久基地及工廠恢復運作,而且每次來岡山地區轟炸任務,總遭遇為數驚人之作戰飛機,盟軍因此誤判岡山海軍第61航空工廠應有地下設施,於是更加密集轟炸使得連帶岡山附近居民也遭襲,死傷不少。 

 該廠產品已如前述機種較雜,根據幾位元前輩回憶,因他們系製造零元件,所制零件有很多為各機型可通用,但仍記得的有中島1式陸攻機、中島2式陸攻機、中島彩雲11型陸偵機、中島疾風4式陸戰機等;另外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後,並欲轟炸菲律賓、攻擊馬來半島,當時全臺灣日本之海、陸作戰飛機約1200架左右,但能夠飛越巴士海峽來回攻擊菲律賓者並不多,其中海軍飛機約300架、陸軍飛機190架,根據資料可實際參戰(經常妥善)的飛機只有300多架,其中大部分為海軍之零式戰鬥機。但零式戰鬥機最大航程實無法很有把握的往返於高雄與馬尼拉之間(約2000公里),日本海軍乃採取了將航空母艦航向于呂宋島外海一帶,方便零式戰鬥機於任務當中無論出發或返航時,可有中繼站落艦加油;還有檢整臺灣極南端的飛行基地加以充實包括了佳冬、潮州及恒春,由臺灣各基地欲往菲律賓出任務之軍機一律先到上述機場作轉場落地加油再出發出擊;另就是請具經驗之資深飛行員在幾個基地訓練飛行員有關省油飛行訓練,實施訓練的基地包括了臺北、新竹、台中、台南、岡山;但最重要的,乃是由日本海軍部直接行文下令在岡山之海軍61航空工廠製造大型及超大型外載副油箱,根據資料油箱設計藍圖由日本本土中島公司提供,而材料為薄鐵皮等,整個油箱連工帶料全在臺灣就地完成,該廠乃日夜趕制,共承制了超過10000具以上,零式戰鬥機在配用副油箱後,整個航程又拉長很多,該廠達成海軍部任務後,有部份回運日本本土運用,也有部分運到東南亞日本基地使用,我國在戰後接收並清點該廠,仍有上千具油箱,因此判斷,日機使用副油箱攻擊菲律賓頻率並不頻繁,但訓練任務很多(訓練任務油箱並不拋棄,而可再複用)。 

 根據劉先生回憶,副油箱生產之零元件與飛機零元件之製造線是混在一齊,而組裝時,系利用其噴漆工廠邊一小處(約廠房三分之一)實施,而與飛機組裝線分開而有所區隔,而且試漏、燒焊等工作還是置於室外。

岡山人陳君宜,第一位女性戢鬥機飛行官

全球只有她 陳君宜曾飛過幻象2000
2014年08月15日 04:10 呂昭隆/台北報導
資料出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15000821-260102

空軍第一位戰鬥機女飛官陳君宜(見圖,軍聞社),現已脫離第一線戰鬥任務,繼續在空軍官校作育英才。這位號稱「台灣飛得最快的女人」,對飛行相當投入,空軍曾讓她前往新竹499聯隊,由教官帶飛幻象2000戰機,她大概是世界上唯一飛過幻象2000的女性。

陳君宜曾在空中經歷過9個抗G的動作(飛行操作時產生的離心力,即G力),目前每2至3年還要進行一次離心機測驗,雖然感覺很痛苦,但做到9個G已是稀鬆平常,不過訓練後身體上會有很多地方因G力過大導致微血管爆裂,產生如10元硬幣大小般的瘀血。

當年在台東受訓的陳君宜,印象最深的是和46隊假想敵中隊配合時最刺激,她很喜歡飛行,過去也極力爭取換裝機會,希望能成為二代機飛官。

陳君宜的父親是海軍陸戰隊中校教官退伍,叔叔也是飛將軍,所以她在眷村長大,自幼就常在陸戰隊學校生活,身邊圍繞的都是大男生,個性其實也很男性化。

陳君宜是在高中時期對飛行產生興趣,常瞞著父母去屏東賽嘉飛行場玩飛行傘,畢業後家裡希望她去當空姐,但實際上,她早已偷偷報考女性飛行軍官班。雖然陳君宜還是前往長榮航空面試,而且當天還是被父母架著去的,但為了故意落榜,不管主考官怎麼問,就是不答。

(中國時報)

p.s. 從維基百科(岡山人)分類看見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a ... 1%E5%B1%B1%E4%BA%BA

1933.10.21 岡山首度放映有聲電影

臺灣新民報19331019日報導,
將於19331021日與22日,
在岡山座放映中國影片(水滸傳)等電影。 岡山未曾放過有聲映畫....  
岡山座是岡山第一間戲院,於1928811日開始營業。


岡山福德祠與門口來自花蓮港神社的狛犬


  壽天宮後方有間福德祠,她和壽天宮一樣,這兩間岡山街的廟宇,他們的現址,都不是「原址」。而福德祠前的一對「聖獸」,長期以來,許多人都以為,由於福德祠是在1987年才重建,所以應是漢人寺廟常用的「石獅」,可是這對聖獸又不太像是石獅,因為兩隻嘴巴一開一合是符合狛犬的條件的,即使肯定是狛犬的朋友,也一直不清楚是從那裡跑來的。

阿公店街福德祠
 《鳳山縣采訪冊》記載,在清領時期,阿公店街有一間福德祠,在「縣北四十里,屋二間,光緒二十年黃應年董修。[1]在日治以前,阿公店街就有這間福德祠,而在1895年日本接手統治台灣時,由黃應年負責整修。
 依據日治時期的地圖[2]以及福德祠後方的石碑記載,她當時的位置,約當在現在的維仁路與壽天路壽華路交叉口北側,當時這個區就是府城透過水路運載貨品到阿公店街的渡口周邊,是貨物上下船的熱鬧地方。福德祠應是運貨的人員共同集資興建,用來祈求輸送貨品過程平安的守護神。
 在阿公店溪還未截彎取直之前,阿公店溪河道是從現在壽天國小南行,經過原本中山堂東側,在現在壽天路維仁路交叉口轉向東,大致沿著現在的壽天路東行,到現在的仁壽橋再南行,經過燦焜梅園,佳來五金行東側,經過樂群村與勵志村的交界,穿過河堤公園中間,再進入阿公店溪。
 依據1898年台灣總督府民政局的記載,當時的福德祠,曾一度被政府利用作為「警察署巡查宿舍」。[3]同一年的另一份調查,則記載了更清楚的福德祠資料。依照〈民政局縣治課調查寺廟等相關事項及布教狀況〉,阿公店街的福德祠建築土地有246坪,建立於明治28年(1895)。[4]
 岡山有名的「籃子籗會」廟會市集每年舉辦三次,第二次是在農曆814日,就是因為這間福德祠當時的土地公生日祭典,是舉行在815日。在1935913日的《臺灣日日新報》就為當時人山人海的盛況作了報導:
 〈岡山土地祭前一日 臨時市場之盛況 此種老例得全島未有〉
 岡山郡岡山,依例于去十一日即古曆八月十四日,為土地公祭前一日,各種農具,竹編類,黃麻魚網工家具類等,均集散於岡山,為臨時市場。是日沿海方面,近自頂茄苳定,蚵寮,赤崁;山腳方面遠自旗山郡下;嶺口方面,又由臺南州關廟歸仁方面而來者,亦不可勝計。
 隣近鄉村,需用之人,皆出而爭購。商品最多者,為竹編類家具,次農具黃麻等。十一日自午前八時起各商雲集,至十時頃,各種商品重疊于街路兩邊,堆積如山。人山人海,幾至無立錐餘地。午後三時人漸減去。而各種商品沿途運搬,亦極雜沓。翌十二日,所有諸殘品,賣者賣,或運回,正午遂不見形跡矣。
 1931年開始到日治結束,政府一直在整治阿公店溪中下游河道,以截彎取直的方法加速排洪。大概在1937年前後,福德祠和壽天宮一樣,因為河川整治的原因而被政府拆除。但是筆者曾看過一筆資料,在日治1937年後的「皇民化政策」時期,曾實施過一陣子的「寺廟整理運動」,背後動機是拆除漢人信仰的廟宇,讓台灣人改信日本的神社。資料顯示,那時全台灣第一名,是岡山郡!筆者相信,當時這兩間廟宇會被拆,絕對是有「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的功能的!

來自花蓮的狛犬
 去年四月,筆者在「壽天宮」的網站(現已停止),看到一段談論這對聖獸的文字:
 壽天宮旁的福德祠重建時,也需要守護神獅,當時的管委會就派人到花蓮,本欲在花蓮打造,卻見有花蓮神社留下的「狛犬」一對,十分合用,就購買並運回岡山。
 筆者看到這個說法,馬上轉貼到台灣重要的文史討論網站《鞠園》去詢問,是否真的有「花蓮神社」,而且,是否花蓮神社的狛犬有影像保留下來。
 結果,長期研究花蓮文史相當有成就的黃家榮先生,提供了他所珍藏的花蓮港神社狛犬還未移除時的相片,經過對比發現,福德祠前的神獸真的就是原本花蓮港神社的狛犬!
 筆者也詢問了正在編寫壽天宮廟誌的省岡中退休老師郭秋美,熱心的郭老師問長期擔任壽天宮委員的石平心先生,石先生表示,1987年壽天宮辦理自強活動去花蓮,他們在鄰近今日慈濟醫院(即花蓮火車站附近)一間類似超市的賣場,其中一家專賣古石物或石桌椅的店,看中這對狛犬。回岡山後,經過討論贊成購買此對現成的狛犬來守護即將完成復建的福德祠,由石平心和當時的總務郭土城去花蓮購買。
 別號「花蓮阿榮」的黃家榮推測,這對狛犬有可能在花蓮神社廢棄後,要改造成花蓮縣忠烈祠的時候,被上級單位─花蓮縣政府當廢棄物賣給了古董商。
 這對狛犬原本放在花蓮港神社,花蓮港神社是比岡山神社高一級的「縣社」,比岡山神社要早了近20年,創建於大正5年(1916年),。花蓮神社建位於花蓮市美崙山,供奉天照大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及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少彥名命、大己貴命),神社階梯前有石燈籠和白石鋪成的參拜大道,參道經尚志橋(原為吊橋)延伸至中山路口。戰後神社改祀鄭成功、劉永福、邱逢甲等漢民族英雄。神社在1981年改建成中國北方建築之忠烈祠,即今美崙山忠烈祠。

 所以,現在岡山街區的兩座廟前的守護聖獸,都不是中國式廟宇的傳統石獅,而是日治留下來的狛犬,這應該可以成為人文的賣點,市政府不妨考慮一下,來作個行銷。
相關網站:《黃家榮》http://www.huangjiarong.com/2014/04/
《鞠園》<花蓮神社>的狛犬流浪到岡山? http://www.5819375.idv.tw/phpbb3/viewtopic.php?f=5&t=27965


[1] 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頁188
[2] 吳進喜,施添福,《高雄縣聚落發展史》(高雄縣鳳山市:高雄縣政府,1997),頁191
[3] 溫國良編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明治二十八年十月至明治三十五年四月)》(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236-237頁。
[4] 溫國良,〈台灣總督府第一次(一八九八年)調查鳳山縣之寺廟略述〉,《高市文獻》第11卷第2期(199810月),頁18

2019-07-25

真亙古廟〈為神祀不毁香煙萬代我庒〉碑,1863

【真亙古廟為神祀不毁香煙萬代我庒碑,1863

 此碑是岡山少數的清領時期石碑,立碑於1863年,至今從未被文史調查過。因深埋在牆壁,被金紙堆掩住。2019422日中午路,過花了半小時將碑文打出,滿身汗。

 此廟宇位於高雄市岡山區華崗里華崗路216號,廟名的正確寫法是古廟,表示悠久、恆久,而不是不知所云的真古廟。廟名會如此奇怪,聽說,又是一個因為電腦字打不出來,和前峯被改成前峰一樣,而被改名且習非勝是的廟名。



 《南瀛佛教》第14卷, 第11號, 第34頁 岡山郡廟宇會員1936寺廟祭神一覽。當時廟名即為真亙古(廟)。






 碑文整理如下,感謝南二中退休的劉天祥老師校正,加句逗,分段,且把刻石者的錯字推論出來。

仝立石碑人挖仔庒耆老洪沁 林為 洪貼等為神祀不毁香煙萬代我庒

 関聖帝君係及千古英灵,前輩先人鳩集公銀生息,以為演戲齋醮費用。但生活既久,貯積亦多,陸續買過數宗田园。
 近有不肖之徒,互相吞肥,不畏神怒。沁等恐世遠年湮,公事廢弛,爰仝議約,爭討公項,設立石碑,永垂不朽。
 歷年交付爐主,輪流收成納課,并庙中演戲香資之用,足見神祀之有賴。
 謹將田園份額坐址列後:
一買過本庒陳勞田一所,共十三坵,土名埔頂洋大路上,年納租谷一石弍斗道契艮七十弍元。
一買過本庒陳鎗田一所,共三坵,土名埔頂洋小崗山腳,年納租谷一石弍斗道契艮八十三元。
一買過本庒李貢田弍所,共十三坵,土名埔頂洋崎路南北埒,年納租谷九斗一升道契艮七十元。
一買過本庒李傑老田一所,共三坵,土名社腳后面洋帶,竹在內,契艮十八元。
一買過本庒蔡修德宅一所,在本庙東畔田园竹圍,樹木菓子在內,契艮壹百四十元。
一買過本庒盧本田一坵,土名小崗山腳,年納租谷一斗道契艮十五元。
一買過本庒李加礼田一所,共弍坵,土名菜园下,年納租谷二石二斗五升,道契艮六十三元。
一買過阿公店街叶隆號香灯田一所,土名在六分溝,契艮十三元。
一承過百甲館劉老爺喜献田一所,共四坵,土名在六分溝。
 迨以上契劵,既載石碑,紙契不用。但凡事輪流,務必逐年清楚,不得混亂,如再私心不明, 神必遣怒。


 同治弍年元月 日挖仔社眾弟子庒耆仝立

「同仁」碑原是「岡山神社」碑?

岡山公園內的原中山公園同仁碑,有日治文物專家認為應是沿用日治時期的某石碑,且應該是標示並刻「岡山神社」的碑。到現場仔細看,石碑文字平面確有「刻磨兩次」的不同深淺的痕跡,且四方平面比一般石碑還要深。可惜現存岡山神社老照片,沒有石碑的影像。無法確切證明,不知是否有耆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