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台灣的岡山就有製造飛機的能力!第一架飛機就在岡山製造完成!
詳情參見此處<岡山航空技術學院>http://unknowlab.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html
曾訪談黃明得先生,他就很怨嘆,戰後來台的政府沒有遠見,
當時日人留下了許多人才,機械也都在,但卻不知重要,
把整個飛機製造廠毁掉,人才流落到民間。
當時學會攝影的,回到岡山戲院前開照相館,
當時負責畫設計圖,作模子製造器械的士兵,卻只好回家種田!
1941年日本海軍在其軍部決定將在臺灣設立一飛機製造廠,
開始選擇到底由何廠家來台設廠,選拔考量各項主客觀因素後,終決定由中島飛機製造廠在台設廠,
地點決定設在岡山飛行基地,
中島飛機製造廠在岡山基地承建的廠則稱為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工廠,
地點則為現高雄縣岡山鎮空軍航空技術學校(原空軍通信電子學校)
後方一直連通到空軍官校並有滑行道通到主跑道附近,
面積約370公頃(本公司目前含台中、沙鹿、岡山三廠區總面積才129公頃),
廠裏共有重要設施廠房42棟,工作總面積約30萬平方公尺,
另由日本中島飛機製造廠搬遷來岡山的重要機具有近100部,
另新購及改裝機具亦達數百部之多,重要幹部及工程師全由中島飛機製造廠派來,
技術工人則也由中島飛機製造廠派員及在日本招聘,
同時也有部分在臺灣甄選招聘但限定為「純」日本人,
廠中生產主要為飛機之零組件,包括機工、白鐵(板金)、木工、焊工、鑄造、線束、明膠玻璃等全為自製,
而各五金扣件、發動機、儀錶、起落架、機輪則由日本本土運來;飛機之組裝、測試、飛行則在臺灣實施,
其中,零元件生產所需之原料如鋁錠則由東南亞以鋁礬土等礦砂運抵高雄,
由日本鋁業高雄廠(原臺灣鋁業現為中鋼鋁業)煉製直接供應,
而所制之飛機機型繁多,戰時最高產量每月可達200架以上,也因產量很大,
廠內之設備及工具母機均特別安裝特殊之夾模具,或直接改裝機器而變成專用機從事生產,
每位技術工人加工只作一至二個程式,工作簡易單純,
工作人員根據資料人數不詳,但經訪問劉先生及其朋友多次,
憑他們印象(因他們當時均在最基層,對廠裏全貌並不清楚)大約有數千人。
當然在大戰後期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起也開始徵聘在地人(臺灣人)當技術工人,
但該廠之幹部、設計、工程師等仍是「純」日本人。
這裡整理了 Lâu Thian-hù 的書寫,整理的資料,主要是岡山的議題,還有些舊文章因為看到新資料而作的更新。有些資料是轉貼,不全是小弟個人的書寫,要引用最好先知會小弟以免出現問題
2019-08-22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同仁」碑原是「岡山神社」碑?
岡山公園內的原中山公園同仁碑,有日治文物專家認為應是沿用日治時期的某石碑,且應該是標示並刻「岡山神社」的碑。到現場仔細看,石碑文字平面確有「刻磨兩次」的不同深淺的痕跡,且四方平面比一般石碑還要深。可惜現存岡山神社老照片,沒有石碑的影像。無法確切證明,不知是否有耆老知道。
-
籃籗會 Nâ-á-khah-hoè 名稱的由來 籃籗會,台語唸作 Nâ-á-khah-hoè ,標準的漢字應寫成「籃仔籗會」。 籃,是指籃子,是「有提梁的盛物器,用籐或竹編而成」; 籗,《爾雅》釋器「籗謂之罩」,《詩經》「編細竹以為罩捕魚也」,是「籱的省字...
-
清領時期,岡山作為台南與高雄之間的中途站與大聚落,就以旅宿業聞名。日治初期就有旅館與料理屋的成立, 1930 年代到終戰,是岡山旅館業大爆發時期。戰後直到 1980 年代,仍有相當多的旅館。但在 1980 年代後,由於道路建設與交通工具速度的進步,岡山街的旅館業迅速沒落...
-
1907. 10.5 出生於東港。 1930 女兒劉秀嬌出生。 1931 到岡山發展,於中街平和路開店,店名為【壽光社鏡店】 1937 妻劉林罕【岡山國語講習所】第三期結業。 1939 兄劉存魁生劉次男劉國明,1941年過繼給劉再成。 1944 10月12日岡山空襲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