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琴,岡山劉厝人,白色恐怖時期被槍殺的岡山人劉森田校長的妹妹。
http://www.kspc.org.tw/?p=2114
以下摘自上列網站
一、成長的家庭背景:
二十世紀前夕劉月琴女士落土於岡山「第一家庭」,是岡山地區開發的
第一家庭,明鄭時舉家移墾岡山的劉寶公家族,是岡山畜耕的大家庭。民國
十六年底任職於日據政府「岡山役場」(如今岡山鎮公所)的財政課長劉鵬
先生喜獲千金,月琴女士的生母是梓官千金蔣蝶女士,裹有一雙嬌小可愛的
三寸金蓮小腳,能織、能繡,知書安內守份的傳統婦人,月琴的二位兄長俱
為師範學校培植的教育人才是校長、是主任,弟弟是台灣大學電機機系畢業
的技術專家;有一姐姐是幼稚園老師,一家大小都是「師」、「官」人才,
月琴女士成長的家就是這麼受到同年人夢想的好環境。
教育的灌溉對一個人影響很大,月琴女士最懷念的幾件事中,談到幼時
陪同鄰居上街玩,鄰近女伴買一雙木屐,自己也同時拿了一雙喜歡的,回家
後媽媽追問有沒有給人家錢,知道沒付錢後媽媽教訓了她,並帶她到街上歸
還,並誨教她,使她印象深刻,即使到了七十年後的今天還是念念不忘。第
二件印象深刻的是她兄長的隨機教育,在去右昌大姑家玩時,大哥用腳踏車
帶她,沿路利用電線桿上的小鳥當做教材,指導她的數學算術。
二、學校的培植歷程:
月琴9歲才就讀學校,在岡山國民小學期間自稱為,只有「寫字」是「
乙」等,其他都是「甲」的,尤以演講、舞蹈、唱歌、國語最為滿意,任教
的老師以蔡錦銘先生最受她敬佩。
月琴女士讀的是二十世紀初期的英制的舊制中學,先是讀附設於小學的
初中叫做「高等科」二年,然後再升考現當今日高級中學的中學四年,當時
的中學很少高雄地區只有高雄一中、二中及高雄市立第一高等女學校三所及
一些職業專修學校(一中是日本人讀的,在二次世紀大戰時期,設在左營軍
區內的校舍被盟軍炸毀,民國三十四年光復後與二中合併是今日的高雄中學
)。當時女孩子讀小學很少,能讀中學更是鳳毛麟角,尤以培養日本人為主
的中等學校更不容易考進。
高雄女子中學一年只收150名新生,台灣籍學生僅限十分之一(15
名)。月琴女士難能可貴於一九四○年考上,但時局已是第二世界大戰末期
,日本人節節敗退,台灣也在轟炸危險之下,由岡山遠赴高雄晨起五點鐘乘
火車,到高雄後通常步行一個小學到校(只有擔任值日生負責打掃才能乘坐
公共汽車),受的是日本籍同學以多欺少,以劣羨妒優越的岐視,甚或老師
們也有酸酸的眼光。上課內容除了一般的文理課程外,加強家庭生活教育及
戰地軍事服務、護理與修縫軍服技術訓練及實務服勤工作。
中學讀四年畢業的時後,日本政府在敗退之日,艱困中高雄市立第一高
等女子學校的一九四五年三月第十八屆畢業生沒有畢業典禮,學校裡的日本
老師與日本學生都趕回去了,留下的是劉月琴女士堅苦奮鬥意識與追求婦女
平等的觀念及超人一等的上的心理建設,使她即在年近八十可安養的天年時
,還在松年學生勤奮上進,求新知識求新概念。
三、就業與造福人群的事業:
台灣光復後日本人都被遣散回國,學校裡教室殘破,教師不定、教材缺乏,劉月琴女士適中學畢業,先在岡山區署當了文書工作,隨即由岡山國小劉添喜校長親自聘為老師,一面當老師、一面學習北京話的國語,同時也是當年學校中編舞的老師。記得當年指導訓練的六年級學生在岡山區的學校運動會中大放異彩,又記得同校女老師們跳〝魚兒曲〞舞時贏得的掌聲久久長存於大家心目中;又以懷孕老師之驅贏得。民國四十一年國語演講比賽榮譽之際,被大家稱讚雙喜臨門的榮耀--點點滴滴的光榮憑添不少的聲望和社會地位,直到覓得如意朗君。
問政時期的劉月琴
民國三十七年春,轉到大湖國小教書之際,譽滿岡山大湖鄉區,在鄉親提拔下、婆婆支持下競選高雄縣議會議員。自民國四十七年起至民國五十七年當選湖內地區第一位女議員,連任了第4、5、6、7屆為地方服務,為爭取婦女地位而努力、為地方建設而奔波。民國四十八年受中央、省政府爭召擔任縣婦女會理事長,民國五十七年開始轉兼台灣省婦女會理事、省婦女會代表,為高雄縣鄉野婦女爭到了不少的權益。
劉月琴女士踏入社區公職服務四屆十五年縣議員期間,社會尚屬閉塞封
建女性的聲音很不受重視,劉女士總是滿懷理想與希望,誠懇竭心為民服務
,由排難解紛,介紹工作、解除日常生活困苦外,更積極爭取經費修橋鋪路
、興建排水工程。有二件文化工作,更使自己覺得,不因女議員在議會中是
弱勢而怯弱,當理力爭勇於深入瞭解詳於說明就會有所成就。一是只有一女
議員的湖內,贏了有四席男議員的茄萣鄉,在北高雄縣地區先創立了湖內國中
,另一件文化事功是在湖內建立了明寧靖王朱術桂壯觀英烈雄偉的紀念墓園區
,以行動支持忠貞,創建了鄉土彰顯的教材內涵;近在松年大學的生涯中,也
以自己的社區影響力為學校爭取到不少的歡欣。
而婦女會縣理事長任內,為婦女會 婦女會動工典禮
爭取到國防部基地,建築自我的辦公樓舍,爭專職業務人員,自己掏款協助
建婦女福利中心--在有形無形中為高雄縣的婦女留下一席光明之頁。
這些年來劉月琴女士一直追念不忘幼時的庭訓,在學期間艱困中學習經驗及以身教帶領她的日籍、台灣先輩老師們,他們嚴酷的表情,難掩熱情的教育,婚後深一層體會到在那重男輕女的社會環境下,體恤的丈夫、一路支持的婆婆、乖巧有成的兒女們,讓她的嬌巧靈慧之驅能夠穿脫冷暖酸辣,為婦女、社會來奮鬥,不勝感激。近年來的岡山松年大學,也為她帶來了寧靜與歡欣。
這裡整理了 Lâu Thian-hù 的書寫,整理的資料,主要是岡山的議題,還有些舊文章因為看到新資料而作的更新。有些資料是轉貼,不全是小弟個人的書寫,要引用最好先知會小弟以免出現問題
2019-08-22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同仁」碑原是「岡山神社」碑?
岡山公園內的原中山公園同仁碑,有日治文物專家認為應是沿用日治時期的某石碑,且應該是標示並刻「岡山神社」的碑。到現場仔細看,石碑文字平面確有「刻磨兩次」的不同深淺的痕跡,且四方平面比一般石碑還要深。可惜現存岡山神社老照片,沒有石碑的影像。無法確切證明,不知是否有耆老知道。
-
籃籗會 Nâ-á-khah-hoè 名稱的由來 籃籗會,台語唸作 Nâ-á-khah-hoè ,標準的漢字應寫成「籃仔籗會」。 籃,是指籃子,是「有提梁的盛物器,用籐或竹編而成」; 籗,《爾雅》釋器「籗謂之罩」,《詩經》「編細竹以為罩捕魚也」,是「籱的省字...
-
清領時期,岡山作為台南與高雄之間的中途站與大聚落,就以旅宿業聞名。日治初期就有旅館與料理屋的成立, 1930 年代到終戰,是岡山旅館業大爆發時期。戰後直到 1980 年代,仍有相當多的旅館。但在 1980 年代後,由於道路建設與交通工具速度的進步,岡山街的旅館業迅速沒落...
-
1907. 10.5 出生於東港。 1930 女兒劉秀嬌出生。 1931 到岡山發展,於中街平和路開店,店名為【壽光社鏡店】 1937 妻劉林罕【岡山國語講習所】第三期結業。 1939 兄劉存魁生劉次男劉國明,1941年過繼給劉再成。 1944 10月12日岡山空襲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